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条件及试剂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相同
B.酒精:可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相同
C.蒸馏水: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
D.盐酸: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的作用相同

分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
1、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解答 解:A、低温诱导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相同,A正确;
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B正确;
C、蒸馏水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都是对根尖进行漂洗,C正确;
D、盐酸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中是对组织进行解离,使细胞分离开来;盐酸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选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结果等,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甲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一些重要过程,图乙为叶肉细胞模式图(只画出两种重要的细胞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的循环发生在图乙中的⑤(填标号)处,此过程需用植物在光照下产生的[H]和ATP(填物质名称),因此在夏季晴天的正午时分,此循环的速率通常下降(填“上升”或“下降”).
(2)图甲的过程是通过设计巧妙的实验研究清楚的.科学家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0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光照的有无.
①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经过不同时间的照光(数秒直至数十分钟)后,将小球藻放入沸酒精中处理,其目的是使酶失活(使小球藻死亡),导致碳反应停止,从而使小球藻中的化合物停留在碳反应的某-阶段,然后分离出各种化合物,测定其放射性.
②科学家发现光照30s,14C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六碳化合物和七碳化合物等20余种化合物中;而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5S时,l4C主要出现在3-磷酸甘油酸(填化合物的具体名称)中,现已证明该化合物是CO2中的碳首先到达的化合物.
③为探究固定CO2的化合物,科学家改变某实验条件后,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髙,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停止供应CO2(或突然降低CO2浓度、关闭气阀),由此得出固定CO2的物质是RuBP.
(3)利用叶片作实验材料,做如下实验:
第1步:用直径1cm的钻孔器,避开叶脉,打下小圆片10片,放于大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注射器抽去气体,当叶圆片全部下沉(填“漂浮”或“悬浮”或“下沉”)后连同水倒于小烧杯中,放在黑暗中(填“光照下”或“黑暗中”)中备用.
第2步:另取小烧杯并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加入10片叶圆片,开始叶圆片沉在烧杯底部,置于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发现有叶圆片上浮.请分析叶圆片上浮的原因: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积累,使叶片上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表示细胞中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依据主要功能,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指葡萄糖;E在动物中是指糖原,植物中主要是指淀粉.
(2)F是指脂肪;它是由B(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磷脂和固醇.
(3)C是指氨基酸;通式是,C形成G过程的反应叫脱水缩合.
(4)H是指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激素的变化都将引起其他激素的变化
B.乙烯只能在果实中合成,井能促进果实成熟
C.除植物外,其他生物都不能合成植物激素
D.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多方面的调节,请问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激素)的含量增加、机体产热量增加,同时通过皮肤来减少散热.
(3)每种效应T细胞只能识别特定的抗原,那么,种类繁多的效应T细胞出生前就存在于人体的免疫器官,还是在遇到抗原刺激后由其他淋巴细胞转化形成的呢?为探究该问题.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高剂量放射性元素可杀死与之结合的所有细胞,给实验组小鼠注射适量用高剂量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抗原X(取自胞内寄生的病原体),给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向两组小鼠体内再注射等量的没有放射性的抗原X,结果A,B两组小鼠都对抗原X具有免疫力,说明效应T细胞是在抗原刺激下由其他淋巴细胞转化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个体都是单倍体
B.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往往是有利的
C.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叫作基因突变
D.染色体结构的突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C.大气中的CO2要转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调节机制,做了如下相关实验:
①将多只生长状况相同的成年健康小鼠平均分成A、B、C三组;
②A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Ⅰ(抑制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功能)和药物Ⅱ(抑制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B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Ⅰ和药物Ⅲ(促进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C组小鼠注射等量的__;(不同药物只是限制对应区域的功能,对其他区域无影响.)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每组小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求平均值.
请回答:
(1)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垂体,并被垂体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从而发挥作用.
(2)实验中的步骤②应填药物Ⅰ和生理盐水,三组实验结果TSH的含量多少因为:A组>C组>B组.
(3)小鼠注射药物Ⅰ的目的是防止因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的不同,进而影响垂体的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是某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所属的结构依次可能是叶绿体膜、核膜、线粒体膜
B.若②与硅肺的形成有关,则②为液泡
C.该细胞可以为根尖分生区细胞
D.若③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则它与抗体的合成、分泌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