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又叫“散弹射击法“;
(2)人工合成基因,这种方法有两条途径,一是以目的基因转录的信使RNA为模板,反转录成互补的单链DNA,再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即目的基因;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信使RNA序列,再推测出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然后用化学的方法以单核苷酸为原料合成.
2、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具有特异性,即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将DNA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将DNA切开时,产生的是平末端.
3、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如人、果蝇、玉米等.
解答 解:(1)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或人工合成基因.人工合成法包括逆转录法和人工化学合成法,可通过牛生长激素的mRNA,用逆转录方法获得牛生长激素的基因.不同生物间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2)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将DNA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将DNA切开时,产生的是平末端.导入前,先用氯化钙处理成感受态的大肠杆菌,便于目的基因的导入,然后完成基因工程的第三步操作.
(3)由于生长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故应采用注射的方法作用于奶牛.为了说明转基因的操作成功,必需经过是否产生了牛生长激素检测.
(4)重组牛生长激素的牛奶的变异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具有重组牛生长激素的牛奶仍是二倍体生物,二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
故答案为:
(1)逆转录 密码子
(2)平末端 感受态
(3)生长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 是否产生了牛生长激素
(4)是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能准确判断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细胞突起丰富,增大了细胞膜表面积 | |
B. | 此细胞若是胰岛细胞,则细胞中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数目都较多 | |
C. | 若是皮肤表皮生发层细胞,此时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期 | |
D. | 该细胞可能是人的小肠上皮细胞,细胞中的线粒体较多,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春•余江县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是( )
A.过敏性鼻炎
B.艾滋病
C.接触了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D.系统性红斑狼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1.6g/L~1.8g/L | |
B. | 人体内环境失衡后必将引起血友病 | |
C. |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 |
D. |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图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 | |
B. | 乙图中,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的频率,A点比C点高 | |
C. | 丙图曲线表示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催化特性 | |
D. | 丁图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ATP生成量与氧气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测定时间 | ST浓度(μg/mL) | GH浓度(μg/mL) | ||
甲组 | 乙组 | 甲组 | 乙组 | |
前 测 | m1 | m1 | n1 | n1 |
后 测 | <m2 | m2 | >n2 | n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能依据ATP的提供为Q侧来判断Q侧为细胞内侧 | |
B. | a类型中Y离子运转所需的能量来源于X离子转运时释放的能量 | |
C. | b类型中,所需能量物质产生于线粒体 | |
D. | 果蝇有可能存在c类型进行的主动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