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能量的用途也不相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有色素
D.含叶绿体的细胞一定含线粒体,但含线粒体的细胞不一定含叶绿体

分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解答 解: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线粒体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叶绿体的能量来源于光能,A正确;
B、需要型原核生物不具有线粒体,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无叶绿体,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膜结构,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是磷脂,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DNA,都含有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的酶,此外叶绿体中还含有光合色素,C正确;
D、含叶绿体的细胞一定含线粒体,但含线粒体的细胞不一定含叶绿体,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通过对最重要的两种细胞器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可以画图比较在结构上的异同点,列表比较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异同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需要多种酶参与B.释放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不彻底D.生成大量的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利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方法测定紫色万年青叶表皮细胞的浓度实验中,将紫色万年青的叶表皮细胞分别浸入不同浓度(A〜F)的硝酸钾溶液中,5min后,观察各叶片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结果如表:
叶片表皮细胞ABCDEF
硝酸钾溶液/(mol•L-10.110.120.1250.130.140.50
质壁分离程度未分离未分离开始分离分离显著分离显著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未复原未复原复原自动复原被诱导复原不复原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分离后,在该实验中,质壁之间充满的是硝酸钾溶液.
(2)在C和D的浓度下,叶片表皮细胞发生的质壁分离会自动复原的原因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K+和NO3-逐步运输到细胞内部,使细胞液的浓度升高,水分子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在F浓度下,当叶片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用清水不能诱使其复原,原因是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
(4)该实验过程中始终未观察到染色体的主要原因是紫色万年青的叶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根据该实验结果,万年青叶片表皮细胞的浓度约在0.12~0.125mol/L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示一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草属于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
(2)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捕食、竞争,鹰处于的营养级是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
(3)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若鹰要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25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B.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C.酵母菌产生CO2的过程,每一步都有ATP的合成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图1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2表示甲(核苷酸)、乙(葡萄糖)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氨基酸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不同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水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图1中Na+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图2中的甲从胞内运输至胞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D.图2中的乙从胞内运输至胞外受载体蛋白的限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都不存在无丝分裂
B.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C.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I.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实验的第一步用“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把“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如图所示,第四步离心后的实验结果说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2)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5S的大肠杆菌(或细菌)培养基培养,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或细菌).
Ⅱ.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沉淀物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是(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上述实验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用“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在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各项中,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浆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药物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