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肝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B.三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C.三个实验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三个实验中,只有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A错误;
B、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
C、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错误;
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有噬菌体、小鼠、细菌,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18%,Tt的个体占78%,tt的个体占4%.基因T和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A.18%、82%B.36%、64%C.57%、43%D.9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结合图形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所有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B.细胞中①、②反应的场所一定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①、②中的[H]并非是同一种物质
D.若叶肉细胞中①产生的氧气用于该细胞②则需要穿过4层磷脂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糖脂,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B.②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
C.③可以是细胞器膜、核膜的主要成分
D.④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紫茎泽兰是原产中美洲的一种菊科杂草,植株中含有多种导致昆虫和草食动物死亡的有毒物质,其根部还分泌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20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已对我国部分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请回答:
(1)可以连续多年采用样方法调查紫茎泽兰种群数量并计算λ值.若λ值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则说明其种群数量上升.
(2)从种间关系分析,紫茎泽兰成为当地优势种群的主要原因是植株中含有的有毒的化学成分,阻止了动物对它的捕食;根部分泌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使它在竞争中取胜.从演替的角度分析,紫茎泽兰影响了当地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3)泽兰实蝇是一种昆虫,它在紫茎泽兰的分生区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在紫茎泽兰幼嫩部分取食营养,形成虫瘿(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阻碍紫茎泽兰的生长繁殖.泽兰实蝇与紫茎泽兰的种间关系为寄生.但是,目前能够控制紫茎泽兰蔓延的生物极少,紫茎泽兰已经对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严重干扰,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是研究人员对某果园生态系统中动物甲和动物乙近五年种群数量变化的监测数据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连续五年的监测数据可知:2015年动物甲的种群数量大于(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动物乙的种群数量;甲、乙两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2)该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营养结构这种主渠道进行的.
(3)果园害虫防治时,生物防治的方法之一是利用信息素诱杀害虫雄性个体使种群密度明显减小,原因是该方法最终导致了出生率下降.
(4)若该果园在砍伐后被废弃,则该地区随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其原因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持,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甲、乙两个三角瓶中有等量葡萄糖液,向甲加入一定量的酵母菌,向乙加入由等量酵母菌研磨过滤后获得的提取液(不含酵母细胞).一段时间后,甲乙均观察到酒精和CO2的产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两个反应体系中催化酒精产生的酶种类相同
B.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甲瓶内酶的数量可能增多
C.甲乙两个反应休系中产生等量酒精所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同
D.实验结果支持巴斯德“发酵必须有酵母细胞存在”的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动态变化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B.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都是产生ATP的重要场所
C.与心肌细胞相比,垂体细胞的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较慢
D.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摩尔根的学生布里奇从纯合红眼的果蝇种群中发现一只缺刻翅的变异雌蝇,为研究该变异类型,布里奇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该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下一代雌性缺刻翅、正常翅各一半,雄性只有正常翅,且雌雄比例为2:1.布里奇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假设一:缺刻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种显性基因所控制,并且该缺刻翅刻基因会使雄性致死.
(2)布里奇又用该缺刻翅红眼雌蝇同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其子一代情况如下:
①F1缺刻翅雌蝇都是白眼.
②雄蝇中无缺刻翅.
若用假设一解释①现象,F1缺刻翅雌蝇的眼色应为红眼,这与事实不符.因此,布里奇又做出了假设二:缺刻翅这种变异并非基因突变引起的,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缺失)变异,使红眼基因消失,含有这种变异的雌性个体在杂合状态下能(能/不能)生存,含有这种变异的雄性个体不能(能/不能)生存.
(3)上述两种假设可以通过显微镜对染色体进行观察,最终证明假设二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