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系统→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和细胞质等
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有遗传物质DNA
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A.①②③ B.② C.①② D.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_。CO2浓度在a b之间时,曲线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____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培养基上的一个乳酸菌和一个乳酸菌菌落分别对应的层次是
A. 细胞、个体 B. 个体、群落 C. 个体、种群 D. 细胞、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 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
C. 使用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延长番茄的储存时间
D. 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于精子细胞变形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精细胞中的细胞核变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
B. 细胞内的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顶体
C. 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
D. 细胞内的其他物质浓缩为球体,叫做原生质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 图乙所示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C. 图丙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产生量的关系,a点时产生ATP最多
D. 图丁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所画人体反射弧由①、②、③、④、⑤五个部分组成,其中①结构的名称是_____,能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 ___________。
(2)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主要是由于Na+______引起膜电位改变产生的,此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在神经纤维中兴奋的传导是______(单/双)向传导的。
(3)图2中能构成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是______。(填名称)
(5)人的手指无意间碰到灼热的物体会立即缩回,来躲避伤害,这一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而静脉注射药物时,人却没有躲避,这说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发现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即“杀配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 图中可育配子①与正常小麦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有43条染色体
C. 为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D. 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