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某实验小组利用新鲜的绿叶为材料,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纸层析法.A、B是滤纸条上的标记,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层析液最先所处的位置是A(填“A”或“B”)处.
(2)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过程中,偶然发现某植株缺失第Ⅲ条色素带.
①缺失第Ⅲ条色素带的植株不能合成叶黄素,该植株对蓝紫光的吸收能力减弱.
②该实验小组为了研究缺失第Ⅲ条色素带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两植株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表所示:
光照强度(klx)051015202530
CO2吸收速率(mg•m-2•h-1-3.6-0.722.43.04.86.97.2
-4.6-12.43.65.87.98.8
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更加适合在强光下生活的是植株乙(填“甲”或“乙”)植株.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植株甲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株乙;当光照强度为30klx 时,植株甲积累的葡萄糖的量约为4.9mg•m-2•h-1

分析 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提取绿叶中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丙酮)、SiO2、CaCO3,其中无水乙醇(丙酮)的作用是提取色素,SiO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距点样处越远.距点样处的距离由近到远的色素依次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解答 解:(1)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图中得到了正常的色素带,因此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层析液最先所处的位置是A.
(2)①第Ⅲ条色素带是叶黄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缺失第Ⅲ条色素,说明植株不能合成叶黄素,该植株对蓝紫光的吸收能力减弱.
②两植株的CO2吸收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比较甲、乙两组试验数据,更加适合在强光下生活的是植株乙;当光照强度为0klx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植株甲的呼吸强度为3.6mg•m-2•h-1,乙的呼吸强度为4.6mg•m-2•h-1,因此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植株甲的光合作用速率为3.0+3.6=6.6mg•m-2•h-1,植株乙的光合作用速率为3.6+4.6=8.2mg•m-2•h-1;当光照强度为30klx 时,植株甲CO2吸收速率为7.2mg•m-2•h-1,根据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求出积累的葡萄糖的量约为$\frac{180×7.2}{6×44}$=4.9mg•m-2•h-1
故答案为:
(1)纸层析法   A
(2)①叶黄素    蓝紫
②乙   小于    4.9

点评 本题考查了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光合作用的有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的是(  )
A.白细胞吞噬病菌B.高尔基体囊泡的形成
C.核糖体中多肽的形成D.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种蚜虫是苹果园的主要害虫.除虫菊产生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除虫菊酯可毒杀蚜虫.请回答:
(1)研究发现,除虫菊酯进入蚜虫体内,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钠离子通道关闭延迟,钠离子大量内流,使动作(填“静息”或“动作”)电位异常增强,肌肉发生痉挛,最终引发蚜虫死亡.
(2)为防治蚜虫,可在苹果园中种植除虫菊,这种治虫方法属于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该方法具有的优点是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3)有的苹果园被蚜虫侵害,若无人工除虫,一段时间后蚜虫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原因是蚜虫与其天敌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已知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蔺糖经血液的运输最终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下降.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将可能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多.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中曲线1是一定量的淀粉在淀粉酶(处于最适pH)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在P点加入不同的物质,曲线的变化趋势如甲、乙、丙、丁所示,则甲、乙、丙、丁加入的物质分别是(  )
①醋酸  ②淀粉  ③淀粉酶  ④BaSO4(重金属,能使酶瞬间失去活性)
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图1为某种常用质粒的序列图,Lac Z基因编码的酶能使无色的X-gal变为蓝色,Ampr为氨卡青霉素抗性基因.图2为目的基因的序列及其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筛选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培养基中应加入的物质有X-gal和氨苄青霉素,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
(2)采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所依据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3)实验小组用BamHⅠ和BalⅡ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构建重组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中.在筛选重组质粒的培养基上,若大肠杆菌菌落显蓝色,说明导入了没有目的基因的空质粒;若大肠杆菌菌落显白色,说明导入了重组质粒.没有导入任何外源DNA的大肠杆菌不能(填“能”或“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存.
(4)将若干个质粒和目的基因用BamHⅠ和BalⅡ两种限制酶切割后,用DNA连接酶相连,然后再用BamHⅠ和EcoRⅠ切割成功连接后的产物,获得了长度为0.7kb、2.8kb、1kb和2.5kb四种长度的DNA片段,则目的基因的长度为1.8kb.(已知目的基因的长度大于1kb,1kb=1000个碱基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如果图中下丘脑相应区域被破坏,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的原因是血糖浓度变化和胰高血糖素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2)由图可知,GIP的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脂肪细胞.进食后,GIP和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若人体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二者血糖浓度变化基本相同.与注射相比,口服葡萄糖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其原因是小肠K细胞分泌的GIP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 )

A.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 B.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C.全过程都必须在光下进行 D.有氧气放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陕西西安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

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