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来完成
C.多细胞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必须与其他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
D.病毒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生活和繁殖,故它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一部分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一3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极体,染色体数为M个,核DNA分子数为N个,又已知M不等于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一个卵原细胞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分别是
A.M和N B.2M和N C.2M和4N D.4M和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一12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下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促进物质的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一12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每种物质转运的方向由箭头表明,黑点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物质可能是氧气,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B.a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
C.a物质可能是乙醇,b物质可能是氧气
D.a物质可能是水,b物质可能是甘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一12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鸡血的成熟红细胞是容易得到且效果较佳的实验材料
B.为了加速红细胞在水中吸水涨破可以用玻璃棒快速搅拌
C.红细胞吸水涨破后可以采用离心法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D.此实验可以为后续研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提供实验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一3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家蚕中,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黄茧和白茧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两个杂交组合,其子代(足够多)表现型及数量比如表所示,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杂交 组合 |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 |||
黄茧 黑蚁 | 白茧 黑蚁 | 黄茧 淡赤蚁 | 白茧 淡赤蚁 | |
组合一 | 9 | 3 | 3 | 1 |
组合二 | 0 | 1 | 0 | 1 |
A.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黄茧对白茧为显性
B.组合一子代中杂合白茧黑蚁所占的比例为1/8
C.组合一和组合二的子代中白茧黑蚁的基因型相同
D.组合二中亲本的基因型和子代的基因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高一3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使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应为( )。
A.1/8 B.1/16 C.1/32 D.1/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成都玉林中学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共8分)已知糖尿病病人尿液含有葡萄糖;肾炎病人则肾小球部位通透性大为增加,尿液中会有蛋白质。检测病人的尿液可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小李觉得自己身体不适怀疑自己患了糖尿病或是肾炎。如何通过一定的检测确定是否患相应的疾病。请写出设计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及结论。
(1)设计原理:葡萄糖与_____________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_____
蛋白质与_____________发生作用,产生_____________
(2)操作步骤:①取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小李的尿液2毫升
②甲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③乙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振荡,观察现象,丙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
(3)现象及结论:甲试管出现_____________,则尿液中有葡萄糖,可能患糖尿病。
乙试管出现_____________,则尿液中有蛋白质,可能患肾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成都玉林中学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A.磷脂含量 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C.糖的种类 D.水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