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①③④ | B. | ①④⑥ | C. | ②④⑥ | D. | ②④⑤ |
分析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变异,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
2、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3、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替换或增添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使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翻译过程中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有可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 解:①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①错误;
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含有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的产生过程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因此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②正确;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③错误;
④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基因突变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发生改变,④正确;
⑤育种的原理是可遗传变异,⑤正确;
⑥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生物多样的最直观的表现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⑥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重组的概念、分类和发生条件,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熟练识记相关知识、利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阶段存在的变异方式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 |
B. | B是合子 | |
C. | 阶段C是指个体发育的初情期 | |
D. | 能发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的阶段是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入CaCO3是为了防止色素破坏 | |
B. | 加入SiO2有利于破坏叶肉细胞 | |
C. | 加入乙醇的目的是溶解色素 | |
D. | 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中色素越少越利于色素分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亲代 | F1表现型 |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
实验一 | 甲×乙 |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
实验二 | 乙×丙 |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就不再发生变化 | |
B. | 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在$\frac{K}{2}$时,其增长速率最大 | |
C. | 在人工控制的实验室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可呈指数式增长 | |
D. | 在自然条件下,限制种群数量无限增长的因素是环境阻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类皮肤癌和过敏反应患病率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的破坏 | |
B. | 水华和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N、P等无机盐离子进入水体 | |
C. | 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 |
D. |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二下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A ;B ;C .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 .
(3)图中a~d,C02浓度最高、最低分别是 和 .试写出人体内利用02并产生C02的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
(4)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和 等系统有直接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