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如图表示人体的免疫过程.

(1)图中细胞a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此免疫过程的特点是
 

(2)细胞f中,与其功能相适应并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字母).
(4)图中X表示的功能是
 

(5)在感冒高发季节,对特定人群接种感冒疫苗,则会减少他们的感染机会,主要是体内已存在了图中的细胞
 
(填字母).接种疫苗属于
 
免疫方式.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其中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具有分裂能力.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答: 解:(1)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细胞f是浆细胞,其合成的抗体蛋白质需要内质网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和线粒体提供能量.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T细胞)、c(B细胞)、d(效应T细胞)、e(记忆T细胞)和g(记忆B细胞).
(4)图中X表示的功能是致敏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导致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
(5)在感冒高发季节,通过人工免疫方式接种疫苗,由于接种感冒疫苗后,人体内有e(记忆T细胞)和g(记忆B细胞).
答案:(1)非特异性       
(2)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b c d e g
(4)致敏T细胞与抗原细胞(靶细胞或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后导致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裂解死亡
(5)e和g      人工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乙酰胆碱是昆虫和人体都具有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乙酰胆碱水解,马拉硫磷酯是该酶的抑制剂,能有效杀死某些农业害虫,但对人体低毒性.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内不存在乙酰胆碱酯酶,所以农药具有低毒性
B、人体内存在某种分解该农药或者其衍生物的酶
C、马拉硫磷酯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D、马拉硫磷酯是昆虫神经递质类似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右图.对该人工湿地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见下表.其中化学耗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生化耗氧量(BOD)表示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COD(mg/L) BOD(mg/L) 总氮量(mg/L)
进水 750 360 700
出水 150 50 25
A、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水中有机物增加,这是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
B、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未得到任何改善
C、人工湿地可通过物理沉降、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等作用净化污水
D、人工湿地既无能量输入,也无法进行物质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
 
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
 
(填字母),正常情况下D/C的比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3)蚕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
 
形式流向鱼.向鱼塘中少量投入蚕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如果投入蚕粪过多,将导致浮游植物大量增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是蚕粪分解产生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
 
(是、否)能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技术已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微生物发酵可以获得果酒、果醋.在果酒基础上酿制果醋的过程中,除需接种醋酸菌外,还必须保持
 
条件.
(2)从生物体内提取出来的酶,将其分离提纯的最简便方法是
 
,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形状和
 
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来进行分离.
(3)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微生物必须经过
 
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果汁生产中常用的果胶酶广泛存在于植物果实和微生物中,工业上通常采用
 
等微生物发酵来生产果胶酶.
(4)目前用于洗涤剂的酶主要有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使用的也都是一次性的,如果将酶固定在载体上,这些酶还可以被重复利用,这种技术称
 

(5)食品着色常使用从植物体内提取的植物色素,高档洗衣粉中常加入一些由植物芳香油制成的香精.人们常用
 
法提取胡萝卜素,
 
法提取玫瑰精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遗传性,且繁殖种苗的速度快.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
(l)该技术基本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①外植体消毒②制备MS培养基③接种④培养⑤栽培⑥移栽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③→④→⑥→⑤D.①→②→③→④→⑥→⑤
(2)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非孤立作用,而是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利用MS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时,需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
 
;当这两种激素比例适中时,将促进
 
的形成.
(3)将该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右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小,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
 
.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4)据图推测,若要在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髙其光合作用能力,应适当
 
(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5)将生长状况一致的幼苗随机分成相等的四组,在不同温度下处理,将其结果绘制成下表,请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 B C D
温度/ 24 25 26 27
处理步骤 1 处理前总量称量/g m m m m
2 暗处理1小时后重量变化/g -2 -3 -4 -5
3 接上一步,光照1小时后与处理前重量变化/g +6 +8 +5 +2
表中数据是在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测量得到的有机物(葡萄糖)重量,若给予连续适宜的光照,
 
组生长速度最快;若给予连续适宜的光照12小时,再连续黑暗处理12小时,则C组幼苗一昼夜的葡萄糖净增加量,需要从空气中吸收
 
g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玫瑰花色绚丽多彩,素有“花中皇后”美誉.
(1)某品系玫瑰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M/m和N/n).若每一个M、N都为表现型贡献等量的红色,而m、n对红色无贡献,则深红色(MMNN)与白色(mmnn)亲本杂交,F2中最多能表现出
 
种花色,其中表现型与F1相同的占
 

(2)自然界中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素所需的R基因,科学家将蓝三叶草中的R基因导入玫瑰,成功培育出了名贵的蓝玫瑰,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
 
.在进行商品化生产之前,必须对蓝玫瑰进行
 
评估.
(3)为了抑制蓝玫瑰中其他花色基因的表达,可向受体细胞中转入反义DNA,使其转录产物与其他花色基因产生的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从而阻止基因表达的
 
过程.
(4)为避免有性生殖后代出现
 
分离,宜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蓝玫瑰.在所用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
 
,以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接种3~4天后,发现少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最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Z为实验位点,其中Z为突触间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
 
(填图中字母).
(2)当某人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时,刺激了手部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人
 
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最终传到手臂的肌肉,产生缩手反射.当某人伸手欲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时,人体内听觉感受器等产生兴奋,最终将兴奋传向
 
,经过分析综合,一方面产生缩手反射,另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释放
 
,使人脸发红.
(3)若在Y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指针是否会发生偏转:
 
;若在X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指针是否会发生偏转:
 

(4)若将某药物放在X处,在Y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肌肉收缩;而将该药物放在Z处,在Y点给予一个适宜刺激,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可说明这种药物对神经系统中兴奋在
 

 
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5)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原因是
 

(6)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是图乙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某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略.
步骤三:取 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 (mL) 1 1 1 1 1 1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表明: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淀粉酶的合成.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的主要机理是
 
.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
 

(2)是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
 
.理由是
 
.该实验中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