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图1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15株.
(2)用样方法对该植物和本地原有四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如表(单位:株/m2).请在相应的坐标图2中绘出该引入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在曲线上用字母标注引入植物).
(3)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
(4)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如图3).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
     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
     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5)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量、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表. 
区域号12345
植株数量2004006008001000
荚果数/株8.36.14.62.72.1
种子数/荚果6.05.96.25.96.0
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
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量不随种植密度变化而改变.
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

分析 1、分析图1:压线计数原则是计数左、上两线和夹角处,样方内的植物数量为15株/m2
2、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分析甲乙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它们的关系属于竞争力悬殊较大的竞争,从结果看,乙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增长率为正值,则种群数量增加;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对应$\frac{K}{2}$值.

解答 解:(1)样方法计数时,对样方内植物统计时除统计样方内部全部同种植物外,还要统计两个相邻边及其顶角(一般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上的同种植物,则样方内的植物数量为15株/m2
(2)根据表中数据描点划线,曲线图如下:

(3)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生存环境适宜和缺少天敌,使得种群数量无限增殖,呈现J型曲线.
(4)A.从结果看,乙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为入侵植物,增长率为负值,则种群数量减少,则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A正确;
B.甲在t1~t3呈现“S”型增长曲线,而乙种群在t1~t5呈现“S”型增长曲线,B正确;
C.t2、t4时,甲、乙的种群增长率最大,t3、t5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C错误;
D.由于生存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乙种群在t4后基本不变,D正确.
故选:C.
(5)①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由于种植密度增加使平均单株能利用的资源量减少,导致结荚数量减少,所以平均单株结豆荚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
②平均单荚所结种子数量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平均单荚所结种子数量不随种植密度变化而改变.因此,要获得农作物高产量应做到合理密植.
故答案为:
(1)15
(2)
(3)生存环境适宜  缺少天敌
(4)C
(5)减少   不随种植密度变化而改变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系统功能的是(  )
A.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B.运动神经元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C.细胞呼吸中的[H]与O2结合生成水
D.光合作用中的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种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其体细胞增殖的部分时期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成熟配子中应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B.图中完整细胞及周围细胞都应处于分裂前期
C.图中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应为未分化的细胞
D.图中完整细胞所处时期能出现旺盛的基因表达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营养学家提倡每天吃一把大豆,这是因为大豆中含有较多的(  )
A.多种糖类物质B.不饱和脂肪酸C.非必需氨基酸D.赖氨酸等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葡萄糖,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原.
(2)物质b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mn-18(n-2).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4种,分子中碱基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物质C分子结构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体现的.
(4)物质d是性激素,d和胆固醇、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1)该图中表示组成氨基酸的氨基的是①,表示羧基的是⑨,表示肽键的是③⑤⑦,该化合物是由4种氨基酸构成的.
(2)失去的水分子的总分子量为54若图中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0,问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426.
(3)称取某多肽415g,在小肠液作用下完全水解得到505g物质.经分析知道组成此多肽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此多肽由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3种氨基酸组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5、89、121,每摩尔此多肽含S元素51mol.

计算:①一分子该多肽由101个氨基酸组成.
②此多肽分子中三种氨基酸的数量比是37:13: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装置A.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18(或g)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24293234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de或fg段获得的.
(3)图B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C3的生成量多
(4)写出引起小室内氧气含量变化的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①CO2+H2O$→_{叶绿体}^{光能}$(CH2O)+O2
②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5)该组同学为测定该植物某时间段的氧气产生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①简要写出对照实验设计思路:设置如A一样的装置,遮光放在和A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作对照
②数据处理:若在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K2CrO4 溶液处理对某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K2CrO4溶液(mmol•L-1观察的细胞数量进行分裂的细胞数量染色体畸变的细胞数量产生微核的细胞数量
0401952303
50403446764287
100398631455534
150400828354658
(一)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
(1)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3)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
请改正“有丝分裂装片流程”中的3处错误.
①将“2-3cm”改成“2-3mm”
②实验步骤改成先“漂洗”后“染色”
③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二 ) 镜检时,每个根尖装片大约统计600 个细胞,这样每种浓度K2CrO4 溶液处理条件下应保证统计7个根尖装片,以降低实验误差.
(三) 实验结果表明,K2CrO4铬酸钾溶液对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和产生微核的影响依次是抑制、促进、促进(填“促进”、“抑制”或“无影响”).
(四)K2CrO4 处理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时,带有着丝粒(着丝点)的染色体在完成复制后,
妹染色单体会在断口处黏合形成“染色体桥”,以下均为有丝分裂后期图,能观察到“染色体桥”的图象是B、C.染色体断裂后,没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不能被纺锤丝牵引,在有丝分裂末期核膜重建后,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而成为微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面有关甲图和乙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b、c过程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
B.甲图中d过程需RNA聚合酶参与
C.乙图DNA片段中含有4种核苷酸
D.乙图中①表示一个脱氧核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