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鉴定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要用刚果红染色,加入刚果红的操作可在(  )
①制备培养基时 ②梯度稀释时 ③倒平板时  ④涂布时  ⑤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时.
A、①③B、②⑤C、③⑤D、④⑤
考点: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
专题:
分析: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1.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优点: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缺点:操作繁琐,加入的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2.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优点:操作简单,不存在菌落的混杂问题 缺点:①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假阳性反应 ②有些微生物有降解色素的功能.
解答: 解:加入刚果红的操作有两种: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即⑤正确;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即③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刚果红的使用方法,意在强化学生相关实验操作的过程,提高实验技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述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完成某反射的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填字母,    填文字):
(1)图中能将外界刺激转变成兴奋的结构是[
 
]
 
,当反射活动进行时,d细胞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2)在一次反射中,肌肉c的收缩早于肌肉a,这可能与图中[
 
]
 
的数量有关.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中信号转换模式是
 

(4)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主要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并破坏图中结构[e],结果导致患者
 

(5)参与抵御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人类免疫作用类型有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
 
的.为了证明该结论,某同学利用如图示结构及所提供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设计了一实验方案,请你写出该同学的实验思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用人杂交瘤来生产人源单克隆抗体难以成功,因此单克隆抗体大都来自鼠源.但鼠源单抗在人体内使用时,会产生较强的免疫原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了嵌合抗体.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1)鼠源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
 

(2)嵌合抗体能降低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从图中可以推测,免疫原性的产生主要与抗体的
 
(选填“V区”、“C区”)有关.
(3)基因嵌合表达载体转染成功的细胞应该具有的特点是:分泌抗体和
 
能力.
(4)嵌合抗体的生产属于
 
工程范畴.图示中的嵌合抗体能比较有效的治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C、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1
24
D、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1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
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Ⅰ.下表是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用量5g10g5g20g1 000mL
(1)培养基的类型有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
 
和无机盐.培养基配制完成以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
 
处理,常用的方法是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
 
 

(3)假设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Ⅱ.植物的秸秆、枝叶等纤维物质是地球上最多的可再生资源,以纤维素类物质生成燃料乙醇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纤维素酶糖化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其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该方法中,微生物X与微生物Y不同,微生物Y是
 

(2)为了鉴别微生物X,培养基的成分为CMCNa、酵母膏、KH2PO4、琼脂、土豆汁等;在该培养基中,CMCNa的作用是
 

(3)若经选择,微生物X为木霉,则其内分解纤维素的酶至少包括
 
三种组分,这三种酶协同作用,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小组利用微生物制造酸奶(已知微生物的最适温度为38~40℃).该小组的活动记录如下:
实验目的:(略)
实验仪器:(略)
实验材料:2杯不加糖的酸奶(品牌不同,呈果冻状)、1L牛奶
实验步骤:
①消毒:将1L牛奶放在锅内加热至82℃接近沸腾,然后在3个已消毒的0.5L广口瓶中各倒入等量牛奶,标明“A”“B”“C”.
②加菌种:分别在A、B两个广口瓶中加入40mL两种不同品牌的酸奶,并搅拌均匀;在C瓶中加入40mL水也混合均匀.
③发酵:将3个瓶的瓶口封好,放到事先已加热至38~40℃的烘箱内.保持恒温1h.
④观察:1h后,每隔30min对瓶中情况观测一次,如果瓶中的牛奶已经凝固呈果冻状便说明酸奶已做好.
回答下列问题:
(1)制酸奶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
 
,能否用微波炉制酸奶?
 
.理由是
 

(2)某个小组同学按上述操作,一段时间后,在A、B瓶中均未品尝到两个原有品牌酸奶的味道,C瓶还有点馊味.请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对实验步骤中的错误内容加以修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大于吲哚乙酸(IAA).为了验证NAA和IAA的这种差异,可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1)实验材料:相同浓度的NAA和IAA溶液(均能正常促进枝条生根),去芽的扦插枝条若干.
(2)实验步骤:
①取大小、数量及生长状态均相同的去芽扦插枝条分为
 

②用适量的NAA溶液处理A组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上述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
(3)预测实验结果:A组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
 
(多于、少于)B组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
(4)上述实验中,选择去芽的枝条扦插的原因是芽能产生
 
,可干扰实验结果.
(5)在进行扦插枝条生根实验时,一般需要剪去扦插枝条上的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