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然后分别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的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如图.请回答:
(1)生长素和赤霉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赤霉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未成熟(未成熟的/成熟的/萌发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2)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得到5种浓度的溶液,应将生长素和赤霉素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3)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发现,浓度为0.1mg/L的赤霉素实验所进行的5次实验中,有一次的结果与其它4次有明显差异,从而导致该浓度下的平均值偏差较大.你认为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次的实验数据不应该(应该/不应该)舍弃.本次实验结果不能(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赤霉素主要由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等部位产生.
2、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变量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两种激素的不同浓度,因变量是切断的平均长度,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解答时要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调节作用的物质;赤霉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有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2)为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前宜先用蒸馏水浸泡处理,以清除内源激素.为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由于对照组为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处理组,则实验组中生长素或赤霉素均应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3)由于每次实验均可能带有偶然性,对于原始记录,应保留所有记录结果.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各实验组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不能体现“抑制”,故不能表明两重性.
故答案为:
(1)调节   未成熟
(2)内源植物激素    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3)不应该   不能

点评 本题考查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影响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二春季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跳水运动员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细胞也能分泌激素

C.激素只能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

D.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对果胶酶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度
B.果胶酶能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C.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
D.果胶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细胞融合技术有着广泛应用.下图表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分别是基因型为yyRr和YYrr两个玉米品种的花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科学家分别将它们的花粉除去细胞壁,然后诱导其融合,再把这些融合细胞进行培养,培育出了玉米新品种.这两个品种的花粉可用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这些融合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培养可以得到4种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玉米新品种.
(2)若a、b表示番茄和马铃薯两种植物的体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在“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中,运用了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
②a、b细胞融合之前,要用到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处理后得到原生质体.
(3)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d细胞,d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等特点.
②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

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研究者发现,人体鼻腔中的嗅觉细胞(又称嗅觉神经元)产生了特化结构--纤毛,这些纤毛表面存在蛋白A,该蛋白能和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结合.
(1)产生嗅觉的反射弧中嗅觉细胞属于感受器.嗅觉神经元特化产生的纤毛是一种细胞突起,该种突起属于嗅觉神经元的树突.为嗅觉神经元产生兴奋供能的细胞结构主要是线粒体.
(2)研究者只针对嗅觉细胞进行研究,很快就找到了控制蛋白A的所有基因.这样做明显缩小了研究范围,因为嗅觉细胞已经发生(细胞)分化,控制蛋白A的基因会在这些细胞中选择性表达,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嗅觉细胞.
(3)研究者发现人类能够辨别的气味约1万种,蛋白A却仅有1000种,控制蛋白A的基因在每个嗅觉细胞只表达一种.由此推测,蛋白A作为细胞膜上的受体可与挥发性有机物结合,它们需要相互组合才能共同识别某一种气味,产生兴奋,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从而使人类对多种多样的气味形成不同的嗅觉.
(4)嗅上皮是由嗅觉细胞组成的,狗的嗅上皮总面积约为人体嗅上皮总面积的34倍,由此可知,狗比人类嗅觉灵敏度高的原因可能是狗的嗅上皮面积大于人类嗅觉细胞(或:蛋白A、受体)数量和种类多,识别不同气味的受体组合方式多.(答一个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时(  )
A.用10倍物镜观察组织时镜头与玻片的距离比用40倍物镜观察时近
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中呈现b字母
C.若将玻片标本向右移动,一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
D.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16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以下实验必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是(  )
A.验证酶的高效性B.验证酶的专一性
C.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遗传、变异和进化是生物界中的重要现象,下列对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自然选择保留的个体,其基因也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
C.达尔文认识到了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这种改变与变异和环境的选择都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请回答下列某高等植物叶片细胞的结构及生理的问题.

(1)该细胞含有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当该种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能将遗传物质从母本传递给子代的结构是1线粒体、2叶绿体、3细胞核(图中标号并写出名称).图一所示细胞不是在中学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线粒体的理想实验材料,原因是健那绿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与此颜色相似的叶绿体会干扰观察.
(2)图一所示细胞在生物体内不能进行细胞增殖的原因是:该细胞具有大液泡,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所以不能进行细胞增殖.
(3)图二表示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的物质转变,图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相关的细胞代谢过程,各个代谢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①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②线粒体内膜,其中a代表水,有氧呼吸包括的过程是④→②(用图中数字和箭头书写).
(4)植物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叶子很小,呈黄色或黄白色,即“黄化苗”.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红花菜豆幼苗在暗处放置了7--8天,使之黄化后,每天给于如下光照,比较起恢复正常形态的情况,结果如表所示:
光照强度光照时间结     果
2 000lx(弱光)0.5h无论光照时间的长短,都逐渐恢复正常形态.光照4h和12h后,合成很多叶绿素
2h
4h
12h
4 000lx(强光)1min光照10min和30min时,恢复正常形态的程度与上述光照4h和12h差不多,但是不能合成叶绿素.延长光照时间后叶绿素逐渐合成
4min
10min
30min
根据上述试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对叶绿素的合成饥黄化植物恢复正常形态的影响.
②较长时间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叶片呈黄色或黄白色,原因是无光条件下,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合成类胡萝卜素(或无光条件下,不能合成叶绿素,且类胡萝卜素不分解).
③由此进一步推出,从黄化恢复正常形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关?无关,原因是由试验结果可知,在强光下,黄化形态可以恢复,但短时间内不能合成叶绿素,即此时植物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