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科技)用小鼠进行DNA重组研究中形成的“基因敲除”技术,能“敲除”DNA分子上的特定基因。该技术的主要过程如下:
第一步:分离小鼠胚胎干细胞,这些细胞中含有需要改造的基因,称“靶基因”。
第二步:获取与“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断,利用特定技术在该DNA片段上插入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成为突变DNA(如下图),使该片段上的靶基因失活。
第三步:将插入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的靶基因转移入胚胎干细胞,再通过同源互换,用失活靶基因取代两个正常靶基因中的一个,完成对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
第四步:将第三步处理后的胚胎于细胞,转移到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培养。
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1)第二步中neoR基因插入靶基因使用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neoR基因不仅能使靶基因失活,还是______________;“靶基因失活”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2)从研究者成功获得如上图所示的“敲除”一个靶基因的胚胎干细胞,到将该细胞培育成“基因敲除”小鼠,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科学家可以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来治疗疾病,上题中获得的基因敲除小鼠,能否直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是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示意图。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
(1)在该基因工程中,抗虫基因属于____________,离体棉花叶片组织属于____________。
(2)在抗虫棉的转基因培养过程中,重组质粒的导入不是直接导入棉花体细胞,而是通过土壤农杆菌间接导入的,这主要是利用了农杆菌对____________植物和____________植物的感染能力,因为这些植物体在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细胞会分泌____________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细菌体内的Ti质粒中____________片段可以转移到棉花细胞并整合到棉花细胞的染色体上。
(3)抗虫基因是否导入棉花细胞,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基因进行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棉花细胞染色体上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分子杂交检测,抗虫基因是否转录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杂交检测,抗虫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分子杂交检测,而抗虫棉是否能抗虫的个体检测方法则是进行饲喂实验。
(4)当个体水平检测已经证明抗虫棉具有了抗虫特性后,抗虫棉的子代一般有一部分不具有抗虫特性,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模式图表示真核细胞的几种结构,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⑴图①~⑤中同时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有____________(填标号)。⑥中的结构____________(填标号)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⑵在分泌蛋白的形成和分泌过程中,结构____________(填标号)的面积会不断减小。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与细胞板形成关系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⑶观察④常用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②和f用到的染色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结构⑦的体积会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结构⑦中的____________(填“d”“e”或“f”)与⑤的形成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4.[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图,请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经用_______________处理,除去了_____________;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把D细胞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D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变化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甲中,细胞器a为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物质④在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全部进入c中被分解。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上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的)据此回答:
若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在25℃、4千勒克司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积累葡萄糖______________毫克。
(4)从图乙中可发现,影响A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
(5)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单位:mg/h)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光照、黑暗各进行12小时,温度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黑暗各进行12小时,温度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10℃时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细胞进行分裂某一时期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时期发生在体细胞增殖过程中。
B.该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过基因突变。
C.该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可能产生三种或四种精子细胞。
D.该分裂过程中没有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H、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为了解基因结构,通常选取一特定长度的线性DNA分子,先用一种限制酶切割,通过电泳技术将单酶水解片段分离,计算相对大小;然后再用另一种酶对单酶水解片段进一步降解,分析片段大小。下列是某小组进行的相关实验。
已知一线性DNA序列共有5 000bp(bp为碱基对) | 第一步水解 | 产物(单位:bp) | 第二步水解 | 产物(单位:bp) |
A酶切割 | 3 100 | 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B酶切割 | 1 900 200 | |
1 400 | 800 600 | |||
1 000 | 1 000 | |||
500 | 500 | |||
B酶切割 | 2 500 |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A酶切割 | 1 900 600 | |
1 300 | 800 500 | |||
1 200 | 1 000 200 | |||
经A酶和B酶同时切割 | 1 900 1 000 800 600 500 200 |
⑴该实验设计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⑵由实验可知,在这段已知序列DNA分子上,A酶和B酶的识别位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个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个。
⑶根据表中数据,请在下图中标出相应限制性酶的酶切位点。
⑷已知BamH与BglⅡ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右图所示,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一段含有数个BamHⅠ和BglⅡ识别序列的DNA分子进行反复的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和____________________序列明显增多,该过程中DNA连接酶催化____________________键的形成。
⑸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标记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