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4-D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农业生产中常用来清楚麦田中以麦蒿为主的杂草.某小组为探究2,4-D对麦蒿生长的影响,设计了两个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2,4-D对麦蒿茎段的长度和横截面直径增长的影响.下表为实验结果:
2,4D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实验一 茎段长度平均增长量(mm) 1.0 2.5 3.5 4.0 3.0 2.0 1.0 0.5 0.2
实验二 茎段横截面直径平均增长量(mm) 1.0 1.5 2.0 1.5 1.0 1.0 2.5 3.0 3.5
(1)实验一研究的是2,4-D对麦蒿茎段伸长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所用茎段均切去顶端,原因是
 

②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一的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③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二研究的是2,4-D对麦蒿茎段横向生长的影响.在下面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
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专题:
分析:分析表中数据:表中数据表示不同浓度的2,4-D对麦蒿茎段的长度和横截面直径增长的影响,其中2,4-D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2,4-D浓度在0-3.0mg/L范围内,2,4-D对麦蒿茎端的促生长作用逐渐增强;浓度为3.0mg/L时,2,4-D对麦蒿茎端的促生长作用最强;浓度在3.0-6.0mg/L范围内,2,4-D对麦蒿茎端的促进生长作用逐渐减弱;浓度大于6.0mg/L,2,4-D抑制麦蒿茎端生长.
解答: 解:(1)实验一研究的是2,4-D对麦蒿茎段伸长的影响.
①植物的顶端能产生生长素,所以该实验中为了排除植物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切去所用茎段的顶端.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浓度在0-3.0mg/L范围内,2,4-D对麦蒿茎端的促生长作用逐渐增强;浓度为3.0mg/L时,2,4-D对麦蒿茎端的促生长作用最强;浓度在3.0-6.0mg/L范围内,2,4-D对麦蒿茎端的促进生长作用逐渐减弱;浓度大于6.0mg/L,2,4-D抑制麦蒿茎端生长.
③根据②可以得出结论:2,4-D(或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上描点,然后将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形成曲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①排除植物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浓度在0-3.0mg/L范围内,2,4-D对麦蒿茎端的促生长作用逐渐增强;
浓度为3.0mg/L时,2,4-D对麦蒿茎端的促生长作用最强;
浓度在3.0-6.0mg/L范围内,2,4-D对麦蒿茎端的促进生长作用逐渐减弱;
浓度大于6.0mg/L,2,4-D抑制麦蒿茎端生长.
③2,4-D(或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能分析表中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同时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根据表中数据绘制相关曲线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体物质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E表示有关物质,①~⑦表示有关生理过程,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结构通式为
 

(2)若过程③发生在核糖体,该过程产物D包括:有机物是
 
,无机物是
 

(3)图中数字中能为①②提供载体的是
 
过程,可以为①②提供能量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内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C,该氨基酸是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而食物中又没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酶A是消化酶,酶B和酶C是转氨酶
B、若将酶B和酶C互换,同样能形成氨基酸C
C、图中①过程包含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②过程叫脱氨基作用
D、氨基酸C是该高等动物的非必需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了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9只兔子,分别给每只兔子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
第二步:
 

第三步:将上述实验兔子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
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2天后,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当之处:①
 
;②
 

(2)补齐实验步骤中的第二步.
 

(3)请设计一张本实验数据记录表.
 

(4)预期实验结果:第四步注射以后,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从高到低的组别依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的光合作用实验:利用打孔器对爬山虎和石榴的幼嫩叶片打孔,获取一批直径为0.8cm的叶圆片.设法使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排出、叶圆片沉到蒸馏水底部,置于黑暗处待用.取4支试管,按下表中的“处理”步骤操作,之后将4支试管同时置于60W的白炽灯下,各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均为20cm,观察叶圆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见表中的“结果”.
试管 1号 2号 3号 4号
处理 溶液(10mL) 蒸馏水 1%NaHCO3 蒸馏水 1%NaHCO3
植物种类 爬山虎 爬山虎 石榴 石榴
叶圆片数(沉入水底) 4 4 4 4
结果 第1片叶圆片上浮时间 / 第78分钟 / 第100分钟
第4片叶圆片上浮时间 / 第140分钟 / 第211分钟
实验结束时沉没水底的叶圆片数 4 0 4 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的实验方法称
 
.解释2号和4号试管中的叶圆片上浮的原因:
 

(2)解释1号和3号试管中的叶圆片到实验结束时仍沉没水底的原因:
 

(3)为什么不同植物的叶圆片在相同条件下上浮所需的时间不同?有的同学认为是由于不同植物的叶圆片质量不同,有的同学认为是由于不同植物的叶细胞间隙大小不同(细胞间隙越大积聚气体的速度越快).同学们利用电子天平测量相同数量的爬山虎和石榴的叶圆片质量,发现两者等重.那么,应如何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究呢?如果你是小组成员,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思路.
 

(4)该小组为更好的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将同种植物等量的抽空叶圆片转至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如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的结构式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的A、B分别表示
 

(2)该外毒素含有
 
个肽键,由
 
种氨基酸参与构成.
(3)该外毒素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4)已知某人对该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当该致病菌再次侵入此人体内,其体内浆细胞来源于
 
增殖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内容正确的是(  )
A、不同DNA分子中
(A+T)
(C+G)
比例是不变的
B、DNA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来自同一玉米果穗的籽料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人体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时已经决定了卵细胞的基因组合
B、精细胞形成精子时已经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C、性激素在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D、精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