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关于进入动物细胞内的氨基酸所发生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用于合成血浆蛋白B.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可以用于合成性激素D.不能与RNA结合

分析 根据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可知,进入动物细胞内的氨基酸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也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其它的氨基酸,也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进行氧化分解.

解答 解:A、绝大多数的氨基酸被用于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抗体或蛋白质类激素;A正确;
B、氨基酸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另外还有尿素,B错误;
C、性激素的化学成分属于脂质,不属于蛋白质,C错误;
D、氨基酸在合成蛋白质的构成中需要tRNA运输,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结构和代谢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区分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和氨基转换作用,经过脱氨基作用形成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经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和其它物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支配下,通过传出神经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
B.寒冷时,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少,人体产热多,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
C.通过有关神经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糖体含有蛋白质和核糖核酸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C.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D.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遗传杂交试验研究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孟德尔选择的豌豆就是一种理想的杂交试验材料,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是一种严格自花授粉的植物B.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
C.豌豆相对性状少,易于观察和统计D.豌豆具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
B.当X再次侵入人体时,由于①②③④⑤过程的增强,才使得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C.①②③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
D.Y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染色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会使蛋白质变性.现请你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 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试管加,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A、B两试管再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min;
③取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配制成斐林试剂,
④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不出现,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也出现,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哪组物质可以不需要载体协助就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
A.甘油、脂肪酸、苯、K+B.葡萄糖、K+、氨基酸
C.甘油、乙醇、H2OD.胆固醇、H2O、氨基酸、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属于免疫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排出作用 ⑤皮肤的屏障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