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A、B、C,分别加入等量的酶溶液;
二、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底物溶液;
三、在A、B、C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缓冲液,使pH分别稳定在5.0、7.0、9.0;
四、将3支试管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更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该实验中酶促反应速率用________表示。实验开始lmin后A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探究该酶作用的最适pH,应在pH为______范围开展实验。
【答案】 应将步骤二、三顺序调换步骤四更正为:将3支试管置于最适温度(或相同且适宜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浓度的变化量) 底物的量有限(或底物浓度是一定的) 0-7.0(或大于0小于7)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是自变量,温度、底物等均是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自变量与无关变量。据此分析解答.
(1)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是自变量,因此先要控制酶溶液的pH,再让酶与底物混合,否则在调节pH之前酶与底物会发生反应,导致出现误差,因此应将步骤二、三顺序调换,在探究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是无关变量,因此应该保持温度相同且适宜,因此步骤四应更正为:将3支试管置于最适温度(或相同且适宜温度)下,定时检测产物浓度。
(2)①据图可以看出,实验中酶促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1分钟后,A组产物浓度不再增加,原因是底物浓度是一定的。
②据图可知,A组单位时间内产物的浓度最高,说明最适pH在5.0左右,因此应该在0-7.0设范围内设置pH梯度开展实验。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SARS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发的严重传染病。2003年,我们亲历了与它斗争的过程。下列有关SARS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SARS病毒只有依赖细胞才能生活
B. SARS病毒能在空气中代谢、增殖,并不依赖于细胞生活
C. SARS病毒主要通过侵入并破坏肺部细胞使人致病
D. SARS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基因与DN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NA分子是基因的集合体
B.基因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C.每个基因的长度相同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表示某动物精巢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的比例,图2表示同种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甲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的比例关系说明细胞核内曾经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A细胞内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其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C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阶段。
(4)图1中甲可以表示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图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绿色植物部分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中
B. 过程①产生NADH,过程③消耗NADPH
C. 若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速率大于过程③,则植物干重增加
D. 过程③中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马铃薯是表达外源蛋白的理想受体材料。某科研小组通过农杆菌转化法获得高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的转基因马铃薯,下图是该小组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T-DNA示意图。请回答:
(1)天然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具有tms和tmr基因(分别控制合成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人工改造质粒时应使用________切除这两个基因,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在rHSA基因两端分别加上限制酶KpnⅠ和SalⅠ的识别序列(两种酶切割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从基因表达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科研小组PCR扩增rHSA基因时,其中一种引物碱基序列为:5'-CGGGGTACCGCCACCATGGATGCACACAAG-3',该序列含有KpnⅠ识别序列和增强表达的序列5'-GCCACC-3',则限制酶KpnⅠ的识别序列是_______________。
(3)将基因表达载体转入处于___________的农杆菌细胞中。用农杆菌转化液与马铃薯愈伤组织共培养一段时间后,为了得到已转化且不含农杆菌的愈伤组织,将感染后的愈伤组织转移至含有潮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加潮霉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加羧苄青霉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 | 细胞 | iPSC | DB7 | MEF |
血清 | ||||
免疫组 | 77 | 82 | 8 | |
空白组 | 10 | 8 | 9 |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鼠 Rictor 基因的正常表达与精子的发生密切相关,敲除该基因的小鼠会出现无精症。研究人 员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鼠和敲除鼠睾丸生精小管中的细胞进行的 DNA 含量测定,结果如下图(精 原细胞 DNA 含量为 2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NA 含量为 2C 和 1C 的细胞分别对应精原细胞和精子
B. 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下降
C. DNA 含量由 2C 到 4C 的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D. 据图推测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表面存在两种形式的葡萄糖载体——SGLT1和GLUT2,其工作机理如图1所示;纽约大学的George.L.Kellett测定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上的这两种载体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图1分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可以通过SGLT1以_________方式从肠腔吸收葡萄糖,也可以通过GLUT2以____________方式从肠腔吸收葡萄糖,其中主动运输葡萄糖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_______。小肠绒毛上皮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2)根据图2分析,SGLT1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运输葡萄糖。当葡萄糖浓度高于20mM时,随着葡萄糖浓度进一步提高,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靠提高__________(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速率来增加葡萄糖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