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图10是细胞膜上钠钾泵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运输方式a是 ,运输方式b是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最大转运速率与 有关.

(3)钠钾泵的作用:①作为 ,分别与Na+、K+相结合,从而协助Na+、K+运输;②催化 ,为Na+、K+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4)图1、图2体现细胞膜具有 功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三下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的尖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单位:mol•L﹣1)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5℃下培养2d后,测量胚芽和胚根的平均长度(单位:mm),如图显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方式称为

(2)切去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的原因是

(3)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促进胚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胚根伸长的最长长度是

(4)根据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对生长素敏感程度较高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高二下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图1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图2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不同器官或不同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回答:

(1)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 .从图1可以看出 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

(2)若图2的甲、乙曲线分别代表生长素对植物的根和茎生长的影响,经分析可知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 ,D点表示的意义是

(3)如果图2两曲线分别代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则代表双子叶植物的是 .若乙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且已知该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现测得茎尖端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高二下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高二下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CO2的供应,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 )

A.[H]和ATP B.葡萄糖 C.三碳化合物 D.五碳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①是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信息传递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运动速度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无关,与③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为条件反射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刺激能引起唾液分泌,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延髓.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结构)决定的.
(2)暂时联系接通机制是解释条件反射的一个基本理论.喂食和铃声多次结合刺激后,实验动物形成了条件反射,单独给予铃声刺激,能引起实验动物唾液分泌,原因是位于大脑皮层这两个神经中枢发生了暂时性联系,联系的方向是B→A(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3)进食时,婴幼儿会流较多口水,但成年人一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据图分析,原因是控制唾液分泌的低级中枢在延髓,受大脑控制,而婴幼儿大脑发育不完善,对唾液分泌控制力较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休、叶绿体、核糖体和染色体
B.葡萄糖可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C.内质网、高尔基体、核膜、溶酶体和中心体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D.神经递质的释放与髙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