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S元素 | P元素 |
A | 全部32S | 全部31P |
B | 全部35S | 多数32P、少数31P |
C | 全部32S | 少数32P、多数31P |
D | 全部35S | 少数32P、多数31P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外壳中只含32S;但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均含有31P,但只有少数含有32P.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化学组成,掌握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1年2月,一只背上长着“人耳”的老鼠在北京展览馆与观众见面,这只老鼠其实是一只切去脾脏的老鼠。它背上的“人耳”是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作为模型支架用物理方法增殖成的,增殖的“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是( )
A.动物细胞培养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胞嘧啶比腺嘌呤多60%,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数的39%,则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0% B.48% C.24% D.7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细胞中的RNA有三种,分别是mRNA、tRNA和rRNA. 这三种RNA
A.都分布在细胞核中 B.都由脱氧核苷酸组成
C.都由DNA分子转录而成 D.都能识别特定的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 |
B. | 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3:1 | |
C. | 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1 | |
D. |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杂交(组)] | 亲代 | 子代 | ||
雌 | 雄 | 雌 | 雄 | |
1 | 宽叶 | 窄叶 | 无 | 全部宽叶 |
2 | 宽叶 | 窄叶 | 无 | $\frac{1}{2}$宽叶、$\frac{1}{2}$窄叶 |
3 | 宽叶 | 宽叶 | 全部宽叶 | $\frac{1}{2}$宽叶、$\frac{1}{2}$窄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 |
B. | 酶在化学反应前后自身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 |
C. | 酶之所以能够作为催化剂是因为增加了反应的产物 | |
D. | 酶都产生于活细胞内,但其催化作用的发挥不一定依赖于细胞环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只含有C、H、O | B. | 在4℃条件下易变性 | ||
C. | 含有氨基和羧基 | D. | 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元素 | C | H | O | N | P | Ca | S |
植物 | 43.57 | 6.24 | 44.43 | 1.46 | 0.20 | 0.23 | 0.17 |
动物 | 55.99 | 7.46 | 14.62 | 9.33 | 3.11 | 4.67 | 0.78 |
A. | 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 |
B. | 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 |
C. | N、S含量高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若该动物血钙高则会发生肌肉抽搐 | |
D. | 经测定该动物中某有机物含C、H、O、N、S,此化合物可能促进钙磷吸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