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赤霉素是一种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将纯种矮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了高秆玉米(玉米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这种高秆玉米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为(  )
A.全部矮杆B.全部高秆C.高秆:矮秆=3:1D.高秆:矮秆=1:1

分析 1、赤霉素促进植株茎秆伸长、增高,使表现型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但它不能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即不能改变基因型.
2、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

解答 解:激素能调节生物的生命活动,但不能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因此,用激素处理纯种矮秆豌豆后,虽然长成了高杆豌豆,但其基因型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其自交后代全部为矮秆.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植物激素的作用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明确激素处理不会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然后再根据题中信息和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囊泡都是来自于高尔基体
B.高倍镜下可看到线粒体有两层膜,其中内膜向内折叠成崤
C.在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质网膜可与线粒体外膜直接相连
D.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统称为生物膜,可为酶提供广泛的附着位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一株豌豆自花传粉后,所结的豌豆有圆粒也有皱粒,这株豌豆是(  )
A.显性纯合子B.隐性纯合子
C.杂合子D.上述三种可能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生长,物质运输的效率会增强
B.细胞增殖,可能不出现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
C.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生长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Qβ噬菌体的核酸(QβRNA)是一种单链RNA,当该病毒的核酸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内后,该核酸先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出RNA复制酶、衣壳蛋白等,然后利用RNA复制酶进行QβRNA的复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Qβ噬菌体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均为RNA
B.以QβRNA为模板复制而来的核酸即为QβRNA
C.在大肠杆菌细胞内,QβRNA的复制与翻译同步进行
D.一条QβRNA模板可翻译出若干条肽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DNA分子复制的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1”过程中,双螺旋链解开成两条单链,并以每一条单链为模板,图中作为模板的母链是F链(填字母).采用半保留复制复制方式合成子代DNA分子.
(2)“2”所示的过程叫做碱基配对.其中,相应两个碱基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这一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母链上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与此相配对的碱基一定是腺嘌呤(或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研究者对黑藻的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图1是根据相关实验绘制的曲线,图2为黑藻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科研小组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以灯为光源,通过移动灯,改变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观测黑藻放出气泡的情况,结果如图1中曲线x所示.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单位时间内氧气(气泡)的释放量作为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
(2)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y和曲线z.D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3)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由45cm逐渐改变为90cm的过程中,图2中反应Ⅱ中的两个化学反应过程变慢的先后顺序是先C3还原,后CO2的固定,因此导致A点的C3含量小于大于/小于/等于)B点.
(4)研究者分离出黑藻中的叶绿体(图2)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由结构①转移至结构②的物质主要包括ATP和[H].
(5)在实验过程中,用H2l8O培养黑藻,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2l8O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l8O2),二氧化碳(C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物理模型建构法
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对比实验法
⑤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A组:1mL唾液+1mL 0.05g/mL的淀粉溶液.B组:1mL唾液+0.05g/mL的淀粉溶液+1mL 0.1g/mL的甲物质溶液.混合均匀后在某一温度条件下保温相同时间.滴加等量的碘液震荡摇匀,实验结果是A组的蓝色比B组深.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存在不足之处.请加以完善:A组:1mL唾液+1mL 0.05g/mL的淀粉溶液+1g/mL的溶解甲物质的溶剂;
(2)实验中的某一温度应为37℃;
(3)要进一步探究物质甲是酶促进剂(可提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还是对淀粉具有催化作用,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再设置一组实验,C组0.05g/mL的淀粉溶液+1mL 0.1g/mL的甲物质溶液,混合均匀后在某一温度条件下保温相同时间.滴加等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测颜色反应,若C组出现砖红色沉淀,则甲对淀粉具有催化作用,若C组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甲是酶促进剂(可提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