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J/(cm2a)
B.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80J/(cm2a)
C. 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
D. 从A到E的20J/(cm2a)属于净初级生产量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的是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图,可以确定( )
A.A为ADP,B为ATP
B.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D.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A~D代表激素,①~④表示过程。据图回答。
(1)下丘脑在维持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图1中激素A的名称是______。
(2)饥饿状态下,导致血糖升高的神经调节过程是:低血糖刺激下丘脑,一方面引起______的反射性兴奋,并由神经调节肝脏的代谢,另一方面经由______,促进______和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B和C,以协同升血糖。
(3)给成年的肥胖者和非肥胖者一次性口服足量的浓葡萄糖溶液后,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如图2。
①开始时的30 min内,血糖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小肠腔中的葡萄糖通过_____方式被吸收入血液。30 min后,在较高浓度_____的调节下,肝细胞内的反应过程____(填图1中的数字符号)显著加强,使血糖恢复正常。
②图2表明口服葡萄糖后,肥胖者与非肥胖者在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分泌量两方面的差异分别是__。这一事实说明肥胖者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效率低,肥胖是导致__的危险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Na+、K+以离子通道蛋白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
B. c激素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 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
D. a、b、c、d都是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低温处理诱导多倍体 B.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自然条件下,诱变育种的突变率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 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 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 若沉淀物也有少量放射性原因可能是离心不充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细菌没有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填字母)。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是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填字母)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快速产生大量__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的某种特异性免疫图解,①~⑤表示不同免疫细胞,Ⅰ~Ⅵ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中①⑤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B. 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代表的是抗体或淋巴因子
C. 抗原经过程Ⅰ、Ⅱ、Ⅲ传递后,能刺激细胞③增殖分化
D. 物质与细胞④均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对抗原的记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