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下列对细胞分化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
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种类、数目发生改变
C.从分子水平分析,根本原因是蛋白质发生改变
D.从个体水平分析,其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 解:A、细胞分化使得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变化,使体内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A正确;
B、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细胞器种类、数目都会发生改变,B正确;
C、从分子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从个体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促甲状腺激素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甲状腺细胞

B.线粒体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

C.海带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碘

D.将采用酶解法制备的原生质体置于蒸馏水中,原生质体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涨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东济宁微山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入学暑期作业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③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元素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据图分析可做出的判断是(  )
A.图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④→③→②
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个DNA分子
D.图③过程是有丝分裂的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图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C.若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
D.A→C过程中碳流动形式主要以CO2形式进行,F→B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材    料实 验 条 件观 察 内 容
A浸泡过的
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Ⅲ染液、
50%酒精溶液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人口腔上皮细胞甲基绿-吡罗红染液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紫色洋葱
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清水质壁分离及复原
D人口腔上皮细胞        线粒体
E菠菜叶无水乙醇、层析液滤纸条上的色素带
(1)A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2)B组实验观察到RNA、DNA依次被染成红色、绿色色.
(3)C组实验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除存在中央液泡外,其结构上的原因还有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4)D组实验中的实验条件是用专一活性染料健那绿 染液染色.
(5)E组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除了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外,最可能的原因还有画色素滤液细线次数太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回答下列以下有关酶的问题:

(1)由图1曲线可知: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先上升后下降;从图示曲线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着pH的变化,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2)图2和图3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分析回答:
图2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数量)和活性(载体的数量).从图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3)以下是一个有关酶的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操作方法试管A试管B试管C
1加淀粉溶液2mL2mL2mL
2加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3温度处理60℃100℃0℃
4加碘液2滴2滴2滴
①表中为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
②请指出实验操作步骤存在的问题应先将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在各自的温度条件下保温一段时间,再将两者混合.
③该实验把温度处理改为pH分别为5、7、9能否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说明理由氢氧化钠与碘液反应,不能在碱性条件下用碘液对淀粉进行鉴定(盐酸能促进淀粉的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缺医少药的战争年代,常用高浓度的盐水对伤员的伤口做消毒杀菌处理,原因是(  )
A.盐水中的氯有杀菌作用
B.钠具有杀菌的作用
C.由于渗透作用,细菌脱水死亡
D.高浓度盐水中水分少,不利于细菌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