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在真核细胞中,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
A.细胞核B.核仁C.细胞质D.细胞膜

分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答 解: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是因为细胞核中含有DNA,使得细胞核成为遗传信息库,含有大量的遗传信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所以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也具有选择性,如DNA 不能通过核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基质是蛔虫产生ATP的唯一场所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人体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主要来自有氧呼吸
D.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代表高能磷酸键
B.已知蔗糖合成是吸能反应,则蔗糖合成时伴随着ATP的水解
C.发菜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96只,该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偏大.
(2)(双选)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BC.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所1示.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稳定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2中的曲线C.这个鼠群种群数量大约在20(40/20)只时繁殖最快.
(5)在该草原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调节光圈可以改变视野的亮度B.高倍镜下扩大了观察的视野
C.低倍镜下可以用粗准焦螺旋调节D.高倍镜下可以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海的活性,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步骤
组别
12345678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030405020304050
Ⅱ.取8只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1010101010101010
Ⅲ.另取8只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酶A酶A酶A酶A酶B酶B酶B酶B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原温度下保温5min
实验结果:对各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有溶液的量、反应时间、pH等.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在50℃条件时酶A(酶A/酶B)活性较高.
(3)此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中麦芽糖含量来表示酶的活性,理由是: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在30~50℃之间设立较小梯度的系列温度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时,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的染色体
B.细胞核是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D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红鳍银鲫为杂食性鱼类,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是开发前景广阔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在人工池塘养殖时,主要投喂水蚯蚓、红虫和菜叶等饵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人工池塘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生物,群落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能力.
(2)输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3)红鳍银鲫成鱼银鳞闪亮具有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红鳍银鲫种群大小的变化会改变其基因(填“基因”、“物种”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麦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杆抗病小麦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1)若过程①的F1自交5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理论上占$\frac{31}{64}$;纯合感病高杆植株与纯合矮杆抗病植株杂交育种,至少在F2代中能出现所需要的纯合高杆抗病小麦植株且理论上占该代植株$\frac{1}{16}$(用分数表示),F3中纯合高杆抗病植株占$\frac{9}{64}$(用分数表示).
(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2n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1600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有400株.
(3)图中所示的所有育种方案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