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髙人类患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鼠疫患者疗效显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 患者的效应B淋巴细胞可识别类毒素
C. 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D. 血清中的抗毒素是一种抗体,在人体未感染鼠疫前就能合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江西省五市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生物(2n=4)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B. 图甲所示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 图乙中①和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D. 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之比为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或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因此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 统计显微镜下间期细胞和分裂期细胞比例,能比较间期时间和分裂期时间的长短
C. 选取经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过的洋葱鳞片叶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液泡大小的变化
D. 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含有还原糖,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即可观察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一红绿色盲(G、g)的遗传家系。图中“A”、“B”、“AB”、“0”表示相关个体血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的基因型为ⅠBiXGXg
B. 丁为0型且又有红绿色盲的几率为1/8
C. 若乙与丙再生了1个格莱弗德氏综合征的色觉正常男孩,则他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丙造成的
D. AB血型个体的红细胞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原因是ⅠA和ⅠB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表现为共显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B. 一般包含胞体、树突、突触三部分
C. 是一种可兴奋细胞
D. 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地新迁入的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点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B. c点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 d点之后,种群数量不可能再增加
D. 改变种群性比率,可能延长到达K值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II-3不携带乙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II-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C. III-3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于1-2 D. III-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若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______________。
(2)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
(4)近年来发现人工湿地还具有蓄洪防旱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