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生态瓶的组成和条件如下表(+表示有,-表示无),请推测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瓶是(  )
生态瓶号光照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小鱼河泥
A++++--
B-+++-+
C++++-+
D+++-++
A.AB.BC.CD.D

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表格中,光照、河泥为非生物成分;水草、藻类属于生产者;浮游动物和小鱼属于消费者;河泥中含有分解者.

解答 解:A、A瓶中缺少分解者,小鱼的粪便不能及时分解,A错误;
B、B瓶没有光照,即没有能量输入,不能长久维持,B错误;
C、C瓶中各成分齐全,稳定性最高,C正确;
D、D瓶中缺少水草,固定的能量少,稳定性不高,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成分、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生态瓶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分析各生态瓶时,要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各生物的比例等方面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互花米草起源于美洲,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系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但是其在潮滩湿地生境中超强的繁殖力,威胁着海滨湿地当地的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适宜生活于潮间带,引种初期,其增长方式为指数增长,引种后其生长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其中气候是影响互花米草种群数量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2)在海岸线上栽种互花米草到形成一定规模并且达到稳定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当该群落各种生物的生物量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表明该群落已演替到顶极群落阶段.
(3)互花米草广泛用于海岸线作为生态护坡,但一般不单纯种植,而与白茅、芦苇等植物一起种植,其目的是通过提高生物多样性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图2是海岸线上互花米草等植被从开始建设直至稳定过程中,总初级生产量和净初级生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示意图.其总初级生产量变化为先增加后稳定.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逐年减小(填“逐年增大”“基本不变”或“逐年减小”).达到稳定时,群落的总初级生产量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总呼吸量.图中叶面积指数与净初级生产量的关系对农业生产的启示是种植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天水校级期末)宋代苏轼在《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上述叙述中“得气即发”的“气”是指(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乙烯 D.吲哚乙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表表示物质X在一定时间内对某植物细胞分裂某一阶段阻抑影响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G1S期G2M期
A组(没加物质X)57141316
B组(加入物质X)17121160
注意:表格中数据表示每一阶段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A.在M期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中心体
B.物质X最可能作用于细胞周期中的G1
C.选取A组中某个细胞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整个分裂过程
D.如果B组实验后再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则M期的细胞比例可能大于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蛋白质都是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B.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膜需要载体蛋白
C.并非所有的生物体都含有生物膜系统
D.蓝藻和酵母菌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为某海底世界几种生物的食物网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各生物不能(填“能”“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理由是缺乏生物成分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如果利用图中的生物制作一个小生态缸,观察群落的演替,自变量是时间.要维持较长时间,注意事项:
①装置置于散射光下;
②生态缸必须透明,理由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光能,同时利于观察.
(2)鲫鱼和螺蛳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与竞争.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蛳全部死亡,鲫鱼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将增加,水温、盐度等信息影响鱼类的生殖性洄游,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若鲫鱼的食物有$\frac{2}{5}$来自水草,$\frac{1}{5}$来自绿藻,$\frac{1}{5}$来自螺蛳(其食物来源的比例相等),$\frac{1}{5}$来自轮虫.假如调整鲫鱼的食物,鲫鱼的食物$\frac{1}{5}$来自水草,$\frac{2}{5}$来自螺蛳(其食物来源的比例相等),其他比例不变,若消耗相同的植物,鲫鱼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frac{13}{17}$(假设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保加利亚玫瑰(2n=14)是蔷薇科蔷薇属小灌木,为观赏花卉,花瓣可提取精油.已知其花色有淡粉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涉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与其花色有关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
现用白甲、白乙、淡粉色和粉红色4个纯合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淡粉色×粉红色,F1表现为淡粉色,F1自交,F2表现为3淡粉:1粉红.
实验2:白甲×淡粉色,F1表现为白色,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淡粉:1粉红.
实验3:白乙×粉红色,F1表现为白色,F1×粉红(回交),F2表现为2白:1淡粉:1粉红.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绘制保加利亚玫瑰的基因组图谱时需测定7条染色体;图示体现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2)保加利亚玫瑰花色的遗传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实验中所用的淡粉色纯合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
(4)若将实验3得到的F2白色植株自交,F3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色:淡粉色:粉红色=24: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甜荞麦是异花传粉作物,具有花药大小(正常、小)、瘦果形状(棱尖、棱圆)和花果落粒性(落粒、不落粒)等相对性状.某兴趣小组利用纯种甜荞麦进行杂交实验,获得了足量后代,F2代性状统计结果如图.请回答:
(1)花药大小的遗传至少受二对等位基因控制,F2代花药小的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frac{3}{7}$.
(2)花果落粒(DD,♀)与不落粒(dd,♂)植株杂交,F1中出现了一植株具有花果不落粒性状,这可能由母本产生配子时D突变为d或含D基因染色体缺失所致.
(3)为探究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两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实验方案如下:
①选择纯合花药正常、瘦果棱尖和相关基因均为隐性纯合的花药小、瘦果棱圆植株作亲本杂交,获得F1
②让F1植株测交获得F2
③统计后代中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的性状比例.
结果分析(横线上填写表现型比例):
若后代中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1:1:2,则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若后代中花药正常瘦果棱尖:花药正常瘦果棱圆:花药小瘦果棱尖:花药小瘦果棱圆=1:1:3:3,则控制花药大小和瘦果形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海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春•锦州期末)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