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图中②过程需要mRNA、氨基酸、tRNA、RNA聚合酶及ATP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和蛋白质结构来实现的

分析 1、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途径,细胞分化的实质,先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图信息进行解答.
2、图中①是转录过程,②是翻译过程,①②③④表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①②⑤过程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答 解:A、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
B、以RNA为模板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所以②过程中所涉及模板(成熟mRNA)、运输氨基酸(tRNA)、原料(氨基酸)、能量(ATP)、场所(核糖体),B错误;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图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人体内的代谢活动和通过可知蛋白质的结构来进行的,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请据图回答:

(1)区分①细胞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依据是有无细胞壁,细胞②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有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增大而增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c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成熟的红细胞结构非常特殊,我们使用的教材中以红细胞为材料的实验是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4)若白细胞发生了癌变,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癌细胞无限增殖过程中直接参与a、b过程的无膜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中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Ⅰ.如图为甲病(M、m)和乙病(N、n)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A.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5的基因型是mmXNXN或mmXNXn
(3)如果Ⅲ-11与Ⅲ-12婚配,则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是$\frac{1}{4}$.
Ⅱ.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圆形果(R )对扁形果(r)为显性,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两株植物杂交,F1 中易感病圆形果出现的概率为,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Rr、ttRr
(5)若在自花传粉时,含t 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
①让纯种抗病圆形果植株与纯种易感病扁形果植株杂交得 F1,F1 自交时,则 F2 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抗病圆形果:抗病扁形果:易感病圆形果:易感病扁形果=15:5:3:1.
②由于受到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株基因型为 Rr的圆形果植株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基因型为RRrr的四倍体植株,假设该四倍体植株自交后代均能存活,圆形果对扁形果为完全显性,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为圆形果:皱形果=35:1.正常二倍体植株加倍成为四倍体植株后R基因频率不变(填“变小”、“不变”或“变大”),该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是不是同一个物种?不是(填“是”或“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细胞的增殖是细胞一个重要的生命历程,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植株的一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1①,此细胞将要进行的主要变化有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离各成为一条染色体,并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
(2)图1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形成此细胞时,细胞内有3个四分体.
(3)图2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核内相关物质和结构的数量变化.

①图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DNA.
②在图中的4个时期中,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Ⅰ、Ⅱ(填图中时期序号),处于时期Ⅲ的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膜蛋白是一类结构独特的蛋白质,它镶嵌于膜脂的特性使这一蛋白处于细胞与外界的交界部位,是细胞执行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如图细胞膜上3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A和B的跨膜区段的氨基酸很可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
B.如膜蛋白A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促性激素的受体
C.如蛋白质B具有运输功能,其运输物质的过程中可能消耗ATP
D.如蛋白C具有催化功能,其活性的高低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甲表示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乙表示几种膜结构膜面积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C物质是蛋白质,则结构A是核糖体,其形成与核仁( 结构 ) 有关,C物质形成的方式是脱水缩合.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类物质的是abd.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G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到排出细胞外所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用“→”和文字表示),体现了细胞内各结构的协调配合,共穿过0层磷脂分子.
(4)若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②表示的结构是高尔基体.
(5)丙酮酸被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F线粒体.其可以被活体染色剂健那绿染成蓝绿色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实例是(  )
A.树洞中久积的雨水B.健康人的一滴血
C.一罐鲜酵母培养液D.一瓶密封的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小鼠;杂交方法:正反交.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CTCTGA(TGA),这种突变不能(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受体.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frac{5}{16}$,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动物细胞中DNA含量为2个单位(m).如图1、图2分别为雌性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请回答:

(1)细胞A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细胞,与之相对应的曲线段是4-5.(以横轴上的数字段表示)
(2)细胞B的名称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与之相对应的曲线段是5-6.
(3)细胞C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形成1个成熟生殖细胞.
(4)曲线2~3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DNA复制的结果,减数第一次分裂DNA含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结果.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
(5)A、B、C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是2、2、4,染色单体数依次是4、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