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白化病 ④血友病 ⑤巨人症 ⑥侏儒症
A.①②⑤⑥ B.②③⑥ C.①②⑥ D.①④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石家庄辛集中学高一10月考一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
B.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 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
D. 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开,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寒冷的冬天,同学们早晨走出家门,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减少机体能量需求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
D.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二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突触7个,完整神经元3个
B.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可沿着3条途径传到B处
C.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条途径经过5个突触
D.图中①②③有的可能为抑制性神经元,也可能是兴奋性神经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二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信使RNA、必需氨基酸 B. 激素、递质
C. 淀粉酶、解旋酶 D. 肝糖元、丙酮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二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
A.此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
B.此时人体激素分泌没有变化
C.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D.这种情况下出汗不影响人体散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二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轴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宁夏学益区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含有______个游离的氨基,______个游离的羧基。
(2)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种,其中重复出现的R基是 ,请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____。
(3)该化合物称为______肽化合物,含有______个肽键。
(4)B框所示的R基所构成的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5)该外毒素在环状肽形成过程中失去了____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对该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D、d表示)
(1)杂交方法:_______________。
(2)观察统计: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下表。(下表不填写,只作为统计用)
野生型 | 突变型 | 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 |
雄性小鼠 | A | ||
雌性小鼠 | B |
(3)结果分析与结论:
①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 ______(填:“显性”或“隐性”),且位于 ;
③如果A=0,B= ,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④如果A=B=1/2,说明突变基因为 (填:“显性”或“隐性”),且位于 。
(4)拓展分析: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性状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