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人体内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依赖一系列酶的调节.其中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的突变,会导致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Ⅰ型糖原贮积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如图甲为某家族此病遗传系谱图,请据图作答:
(1)Ⅰ型糖原贮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正常人中,杂合子概率为$\frac{1}{150}$.若Ⅱ-3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育一个孩子,则患病概率约为$\frac{1}{900}$.

(2)某新型糖原贮积病是由磷酸酶基因(-D)突变引起.经过家系调查绘出的遗传系谱图与图甲一致.研究者合成了两种探针,能分别与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相应的DNA序列互补.利用探针对该新型糖原贮积病家系进行检测,结果如图乙所示.
结合图甲和图乙分析:该新型糖原贮积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做出判断依据的是该家系中Ⅰ-1、Ⅰ-2和Ⅱ-5个体的DNA杂交检测结果.其中Ⅰ-1的基因型是XDXd
(3)假如Ⅲ-1和男性患者结婚,生育的孩子患新型糖原贮积病的概率是$\frac{1}{8}$.
(4)血糖浓度低时,糖原贮积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血糖浓度不能(能/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为Ⅰ型糖原贮积病的遗传图解,根据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规律分析患者和相关个体的基因型,作相关计算;图乙是各个的电泳图,根据条带作合理的判断和计算.

解答 解:(1)Ⅰ型糖原贮积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5的基因型(ee)可推知Ⅰ-1、Ⅰ-2的基因型都为Ee,则Ⅱ-3基因型为$\frac{1}{3}$EE、$\frac{2}{3}$Ee;已知正常人群中杂合子的概率为$\frac{1}{150}$,即Ee÷(EE+Ee)=$\frac{1}{150}$,所以Ⅱ-3($\frac{1}{3}$EE、$\frac{2}{3}$Ee)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是Ee的概率为$\frac{1}{150}$)结婚,生育患病孩子(ee)的概率为:$\frac{2}{3}$×$\frac{1}{150}$×$\frac{1}{4}$=$\frac{1}{900}$.
(2)分析图2该病的遗传系谱:由Ⅰ-1、Ⅰ-2都正常,但生出的Ⅱ-5有病可知该病为隐性病;探针检测的图3的结果:Ⅰ-1(女)既有D基因又有d基因,Ⅰ-2(男)只有D基因,Ⅱ-5(男)只有d基因.综合以上两个图的分析可推理出: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Ⅰ-1基因型是XDXd,Ⅰ-2基因型是XDY,Ⅱ-5基因型是XdY.
(3)Ⅰ-1基因型是XDXd,Ⅰ-2基因型是XDY,则Ⅱ-2的基因型为$\frac{1}{2}$XDXD、$\frac{1}{2}$XDXd;Ⅱ-2和Ⅱ-1(基因型为XDY)结婚所生的Ⅲ-1基因型是XDXd的概率为:$\frac{1}{2}$×$\frac{1}{2}$=$\frac{1}{4}$;所以Ⅲ-1与男性患者(基因型为XdY)结婚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frac{1}{4}$×$\frac{1}{2}$=$\frac{1}{8}$.
(4)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回血液,因此具有升血糖的功能.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会增加.肝糖原通过酶的作用分解成6-磷酸葡萄糖,进一步在6-磷酸葡萄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而Ⅰ型糖原贮积病是因为6-磷酸葡萄糖酶(E)基因突变所致,因此,血糖浓度低时,糖原贮积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也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故答案为:
(1)$\frac{1}{900}$
(2)X染色体隐性遗传Ⅰ-1、Ⅰ-2 和Ⅱ-5     XDXd
(3)$\frac{1}{8}$
(4)胰高血糖素   不能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PCR技术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也涉及细胞代谢的考查,考查的内容很多,知识面较广,需要要学生有较强的基本功,能力要求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B.细胞的衰老凋亡等同于个体的衰老死亡
C.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D.正常细胞中没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细胞内受损伤的线粒体可通过自噬作用被降解或清除.最新研究发现,大脑神经细胞内的受损线粒体自噬异常,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1)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其上分布着多种功能蛋白,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生化反应.人体吸收的绝大部分氧气在该过程中被消耗,产生大量的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氧在被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氧自由基,使线粒体在利用氧的同时也不断受到活性氧的损伤.当损伤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引发线粒体自噬.Pk蛋白和Pa蛋白是帕金森病中与线粒体自噬相关的两种蛋白,二者参与自噬过程如图所示.

研究发现,当线粒体损伤后,膜电位下降,引起Pk蛋白在外膜上的积累.Pk蛋白可与Pa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将Pa蛋白从细胞溶胶中招募到线粒体外膜上,为Pa蛋白选择性降解线粒体提供信号.Pk-Pa蛋白复合物使得受损线粒体被泛素蛋白标记,被标记的线粒体由双层膜包裹,形成自噬小体,自噬小体最终与溶酶体融合,被其中的水解酶降解,这一融合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3)上述研究为开发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该药物可能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缓解神经细胞的损伤和死亡.c
a.促进正常线粒体的自噬           b.抑制正常线粒体的自噬
c.促进受损线粒体的自噬           d.抑制受损线粒体的自噬
(4)为实现上述方式,你所想到的可能的方法是提高Pk蛋白和Pa蛋白的表达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的变化是(  )
A.皮肤血流量增加B.汗腺活动增强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高等植物凤眼莲可用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程度对凤眼莲的治理效果会造成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下图.

(1)水体中的蓝藻和凤眼莲存在竞争关系,从细胞的结构特点来看,蓝藻与凤眼莲的主要不同是蓝藻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2)分析图1可知,蓝藻水华聚集后,导致凤眼莲根区溶解氧含量低,会抑制凤眼莲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造成根系发黑、发臭,老根大量脱落.
(3)蓝藻水华聚集造成的环境变化对凤眼莲有不利影响,但分析图2实验数据发现T1组根系活力上升且高于对照组,结合图1推测其原因是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适应(或“抗逆性”).要证实上述推测,需进一步培养凤眼莲,若观察到有新根长出,可证实上述推测.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蓝藻浓度过高,以充分发挥凤眼莲的生态净化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生理活动不依赖生物膜完成的是(  )
A.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运出叶绿体
B.合成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
C.胰岛素合成后分泌到胰岛B细胞外
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D.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到达顶极群落时均是森林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欲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胰岛素基因转入到小鼠基因组中,以期利用小鼠生产出人胰岛素,请回答:
(1)若用逆转录的方法获得人胰岛素基因,则需要从人体相应的胰岛β细胞细胞中提取mRNA,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经过相应处理后,再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其注入到受体细胞中,下列最不适合作为受体细胞的是B(A.受精卵B.胚胎干细胞C.第一次卵裂形成的细胞D.第三次卵裂形成的细胞)
(2)为获得更多的受体细胞,可先对成年雌鼠注射激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将获得的卵母细胞培养成熟,与经获能处理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再进行后期操作.
(3)导入胰岛素基因的受体细胞还需借助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胚胎工程技术才能成为转基因小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进而抑制它的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