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年份鲢鱼、鳙鱼数量相对值 | ||
年份 | 鲢鱼、鳙鱼 | 银鱼 |
1993-1997 | 6.66 | 5.43 |
1998-1999 | 2.16 | 7.72 |
分析 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中NP增加藻类的生物量,鲢鱼、鳙鱼、银鱼与浮游动物抑制藻类的生物量;图2表示千岛湖1989-1999年N和P的含量.
解答 解:(1)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则所指方向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鲢鱼、鳙鱼存在竞争关系,因此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正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3)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
(4)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
(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故答案为:
(1)不能 捕食、竞争(写全给分)
(2)呼吸作用(细胞呼吸) 需氧型 正反馈
(3)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
(4)藻类 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
(5)(营养)结构
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答出其中一项即得分)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运出叶绿体 | |
B. | 合成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 | |
C. | 胰岛素合成后分泌到胰岛B细胞外 | |
D. | 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 |
B. | 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 |
C. | 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 |
D. | 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到达顶极群落时均是森林群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 | B. | 甲、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 | ||
C. | 丙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 D. | 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吸收水分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 |
B. | 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 |
C. | 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会降低 | |
D. | 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还原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