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表中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时刻 0:0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植物Ⅰ气孔导度 38 35 30 7 2 8 15 25 38
植物Ⅱ气孔导度 1 1 20 38 30 35 20 1 1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 CO2?m-2?s-1,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差异主要是
 
;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
 
,此特性的形成是长期
 
的结果.
(2)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 浓度之外,还有
 
等(指出两种).
(3)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过程④的场所是
 
;过程②生成的CO2 中的O来源于
 
(填物质);过程③的完成需要酶、
 
等物质.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完成的有
 
.①②③④四种过程
 
 (填“能”、“不能”)在同一时间进行.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
解答: 解:(1)据表分析可知,植物Ⅰ主要在夜间(0:00-6:00)吸收CO2,植物Ⅱ主要在白天(6:00-18:00)吸收CO2.沙漠植物由于干旱和高温,气孔白天关闭,主要是夜间吸收CO2,所以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Ⅰ,此特性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由题意分析可知,植物Ⅱ主要在白天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水等.
(3)由图分析可知,过程④为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产的CO2中的O来源于葡萄糖(或丙酮酸)和水;过程③为光合作用暗反应C3的还原,需要酶、[H]和ATP的参与.凌晨3:00时,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完成的是呼吸作用,即过程①和②.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
故答案为:
(1)植物Ⅰ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Ⅱ主要在白天吸收CO2 (或“是吸收的时间而不是吸收的量”)Ⅰ自然选择(进化)
(2)光照强度(光照)、温度
(3)叶绿体基质        (CH2O)(或葡萄糖或丙酮酸或C3)和水[H]和ATP          ①②能
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代谢速率几乎为0),能耐受-271℃的冰冻数小时.此时它们的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海藻糖.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熊虫体内的酶在-271℃时完全失活
B、熊虫在“隐生状态”下体内的自由水全部变为结合水
C、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其免受低温伤害
D、熊虫在“隐生状态”时,体内不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①~④表示某细胞内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和④都存在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1表示某人在第一次盗墓行动中由于紧张,脚掌被一枚长钉扎入引起的反射过程示意图,A、D为反射弧上位点,B、C为突触;医生担心盗墓人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免疫图示如图2.

(1)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电位变化直接原因是
 
;图1反射弧中兴奋只能由A→D,这是由于图中
 
(填字母)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
(2)在免疫学上,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属于
 
.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填序号).
(3)盗墓过程难度较大,耗时较长,盗墓者出现饥饿症状,此时
 
分泌增加,使血糖恢复正常.同时大量流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位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从而使相关激素分泌增加,其靶器官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了研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将1克切碎的新鲜的肝脏置于不同pH值的过氧化氢溶液中,然后记录释出2cm3氧气所需的时间:
过氧化氢溶液的pH值 收集2cm3氧气所需的时间(秒)
6 100
7 80
8 55
9 45
10 50
11 70
(1)计算在不同pH下相对反应速率填写在下表:
过氧化氢溶液的pH值 收集2cm3氧气的相对反应速率(秒-1
6
 
7
 
8
 
9
 
10
 
11
 
(2)绘一曲线图来表示pH值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3)试判断肝内的酶的最适pH值为
 

(4)如何改进实验,才能更准确地推断这种酶的最适pH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小麦的三个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Ⅱ表示染色体,D为矮杆基因,T为抗白粉病基因,R为抗矮黄病基因,均为显性,d为高杆基因.乙品系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系,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二倍体)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染色体数是42条,丙品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56条,若每个染色体组包含的染色体数相同,则丙品系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条染色体.
(2)培育乙品系过程中需用到的工具酶有
 

(3)从基因结构看,T和d的差异体现在
 
,T和d表达时涉及的RNA主要有
 
(填种类)
(4)甲和丙杂交得到F1,若F1减数分裂中I与I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将随机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F1产生的配子中DdR占
 
(用分数表示).
(5)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中矮杆抗白粉病植株再与丙杂交,后代基因型有
 
种(只考虑图中的有关基因).
(6)若把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看作DdTt,请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F1经单倍体育种得到矮杆抗白粉病纯合子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哺乳动物的卵子发生是在雌性动物的卵巢内完成的.卵原细胞演变为初级卵母细胞并依次经过两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
 
前后完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
 
过程中完成的.当观察到卵细胞膜与透明带之间有
 
时,说明卵子已受精.
 
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2)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
 
完成的,这是精子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刚排出的精子不能立即与卵子结合,必须在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发生相应生理变化后,才具备受精能力,这一生理现象叫做
 

(3)体外受精是对体内受精的模拟操作,首先对实验动物用
 
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待精子获能后,可以在
 
或者专用受精溶液小滴中完成受精.
(4)精卵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培养,它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
 
等物质.
(5)对于“试管动物”的正确理解是
 

A属于无性生殖       B属于有性生殖      C体外受精    D体内受精
E体外发育       F体内发育      G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H运用细胞工程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该细胞以后的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
A、1种B、2种C、3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04年春季,东南亚及其他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禽流感,与前两年欧洲地区的疯牛病和口蹄疫一样,引起世界性的肉类食品进出口贸易恐慌.下列关于禽流感的免疫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B、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起抵制作用
C、人体可通过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D、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和释放淋巴因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