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如图为某一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可产生1种生殖细胞
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才实现完全分离
D.交叉互换属于变异类型中的基因重组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一卵原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以判断图中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

解答 解:A、图示为卵原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种配子,A正确;
B、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由于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才实现完全分离,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结合某卵原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图示,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能根据图中染色体的颜色判断出其发生过交叉互换;还要求考生认真审图,明确该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再结合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成年人饮食中缺碘可导致(  )
A.促进蛋白质合成B.增加糖的利用
C.甲状腺功能减退D.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了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了试验,实验组放置昆虫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图,请回答:
(1)图中白色柱是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 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3)某片稻田及灌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被农民弃耕后,很快就会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该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可能是草本(植物)阶段或灌木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按如下三个流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请回答:
兴趣小组甲:

兴趣小组乙:挑选豆腐→豆腐长毛→加盐腌制→加卤装瓶→密封腌制
兴趣小组丙: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接种于培养基→计数
(1)甲组由果酒的制作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氧气和温度,请完善酒精发酵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
(2)乙组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先将切好的豆腐块放置在笼屉内,为使毛霉发酵充分,必须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丝来自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密封腌制时添加卤汤,卤汤中酒精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低会导致其它微生物生长(豆腐腐败).
(3)丙组欲按以上方法统计土壤中能降解苯酚的某菌株的数量,其流程中土壤样品稀释后,应该接种于以
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该组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60,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株数是3×106个(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毫升).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研究显示,HIV可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则HIV大量入侵这些红细胞,这样的红细胞可能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既可入侵T细胞也可入侵红细胞,因此HIV对宿主细胞没有选择性
B.CD4修饰过的红细胞能够成为HIV的“陷阱细胞”可能是因为HIV在红细胞中不能增殖
C.如果通过修饰造血干细胞,将只需要注射少量修饰细胞即可起相同效果
D.HIV入侵到红细胞后即死亡,因为免疫系统能够识别CD4修饰过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酵母菌是重要的模式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
(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兴奋在b上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B.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c处突触前膜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
D.d处兴奋时细胞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光合作用第一阶段的部分图解.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⑧都是蛋白质的复合物,它们在类囊体膜上是可以(可以、不可以)移动的.图中蛋白质复合物 ⑧在ATP合成中的作用机理是降低(ATP合成)反应的活化能.
(2)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于水.
(3)图中吸收光能的天线色素有四种,可以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从植物叶片中提取获得.
(4)图中 ⑨所示物质是ADP+Pi.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接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其去向是形成糖类和C5
(5)为研究光反应中ATP产生的原理,科学家进行如下实验:在黑暗条件下,将叶绿体类囊体置于,pH为4的琥珀酸溶液后,琥珀酸进入类囊体腔,腔内的pH下降为4;然后把悬浮液的pH迅速上升为8,此时类囊体内pH为4,类囊体外pH为8,在有图中⑨存在时类囊体生成ATP,根据此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应使类囊体内外产生H+浓度差,推动ATP合成(或答“ATP合成酶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质子)梯度由物质⑨(ATP+Pi)合成ATP”或“光反应产生的H+(质子)通过向类囊体膜外扩散产生的能量推动(驱动)ATP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省唐山市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甲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代表水稻,图乙代表蓝藻,则图甲的 c 时与图乙的 C 时细胞中产生 ATP 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b相当于图乙的B点

C.图甲植物的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

D.图乙的A、B、C点光合作用限制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