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可能的原因是(  )
①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②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③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④未换目镜.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分析 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当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小、变暗,细胞的数目变少;并且在使用高倍镜观察的过程中,先移动装片,然后转换高倍镜,光线不足就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解答 解:①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需要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镜,否则换用高倍物镜后,观察范围缩小,目标可能不在视野内,观察不到原来的物体,①正确;
②如果将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将导致转换为高倍物镜后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②正确;
③如果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将有可能导致转换为高倍物镜后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③正确;
④在使用高倍物镜的过程中,不需要换目镜,因此与换不换目镜无关,④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操作的相关技术,意在考查考生对显微镜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常见的问题进行一些原因分析,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那么在①过程中,应用限制酶Ⅱ切割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抗虫基因.①过程在体外(体内/体外)进行.
(2)将通过②过程得到的大肠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说明已导入了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反之则说明没有导入,该培养基从功能方面属于选择培养基.
(3)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是大量复制目的基因.
(4)⑤过程所用技术称为植物组织培养,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根本原因是根细胞具有含有本物种全部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论选择高茎还是矮茎作父本,都应对母本去雄
B.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F1全为高茎,若由于营养不良某株豌豆表现为矮茎,则该矮茎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
C.F2出现了矮茎性状是由于F1代产生的基因型为d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原因
D.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结果与3:1的吻合程度取决于抓取小球的次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会有某种细菌,配制如下培养基进行培养:
(1)该培养基中提供碳源的物质有蔗糖、乳糖、蛋白胨,提供氮源的物质有蛋白胨.
(2)该培养基除含碳源、氮源外,还有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或K2HPO4).
(3)该细菌在同化作用上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型.
(4)该培养基可用来鉴别哪种细菌C.
A.霉菌  B.酵母菌  C.大肠杆菌   D.乳酸菌  E.醋酸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反射弧中,能够对刺激起分析和综合作用的是(  )
A.传人神经B.感受器C.神经中枢D.效应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孟德尔被公认为“遗传学之父”,在他的研究中,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例如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孟德尔发现F2代高茎和矮茎总是出现接近3:1的分离比,他认为如果要发生这种情况,F1必需产生两种配子,为了证明他的推测是否正确,他设计了测交实验,如果实验的结果是高茎:矮茎=1:1,则说明他的假设是成立的.(题中涉及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植物根尖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现将其中两条染色体的两个DNA分子用32P进行标记,然后置于含有35P的培养基中培养,正常情况下,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及放射性情况是(  )
A.16条,全部含有35PB.32条,$\frac{1}{16}$含有32P
C.32条,$\frac{15}{16}$含有35PD.32条,$\frac{15}{16}$含有35P,不含有32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江苏泰州中学高二下学业水平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的哪个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潍坊第一高三下期初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年下半年,中国华北华中地区又接连发生了多次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是粗放式无序发展、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带来的后果。减少人类生活的碳排放,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决环境污染至关重要。下图为某地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分布情况,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的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图中丙为________,通过____ 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甲主要通过____过程吸收二氧化碳。

(3)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B与D间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类型有___________ 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B数量大量减少,最终该生态系统仍能保持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