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下列细胞内的物质变化或生理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B.CO2+C5→2C3
C.氨基酸→多肽D.叶绿素释放e传递给 NADP+

分析 构成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生物膜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并使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同时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生化反应的有序进行创造条件.

解答 解:A、葡萄糖→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
B、CO2+C5→2C3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氨基酸→多肽是蛋白质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
D、叶绿素吸收光能,被激发,释放e传递给NADP+,NADP+接受电子和还原氢,形成NADPH是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膜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秋•徐州期末)制作生态缸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

A.生态缸中各种生物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人氧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

C.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要多一些

D.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当植物被昆虫啃食时,叶肉细胞内的叶绿素酶能立即将叶绿素转化成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能抑制昆虫幼虫的生长,提高幼虫的死亡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素酶可能存在于含叶绿体的细胞中
B.可利用叶绿素酸酯对有害昆虫进行控制
C.植物和昆虫通过竞争关系实现了共同进化
D.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了昆虫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32P和 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C.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所需原料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
D.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回答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问题
为探究低浓度NaHSO3溶液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报告
①材料用具:
乳熟期的温室盆栽,1mmol/L NaHSO3溶液、蒸馏水、喷壶、光合分析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1)第一步:选取若干株型、长势、叶片均一的水稻植株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第二步:每天傍晚分别将等量的蒸馏水、1mmol/LNaHSO3溶液喷洒在甲、乙两组的水稻叶片上,次日上午测定光合速率.③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见图1,经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光照强度下低浓度NaHSO3溶液可提高水稻光合速率.
(2)研究发现NaHSO3增加了叶片内叶绿体形成ATP的能力,推测其作用部位是叶绿体的类囊体.研究小组利用上述条件进一步实验,用0.2?mol/L硫酸甲酯吩嗪(PMS)替代1mmol/LNaHSO3喷洒在甲、乙两组的水稻叶片上,实验结果见图2;用0.2?mol/L硫酸甲酯
吩嗪(PMS)和1mmol/LNaHSO3混合后喷洒在甲、乙两组的水稻叶片上,实验结果见图3.
(3)用柱形图绘制出光照强度为1000?mol•m-2•s-1条件下的三组实验结果.
(4)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证明了0.2?mol/L硫酸甲酯吩嗪(PMS)和1mmol/LNaHSO3效应相同;b:两者共同处理既不存在累加效应,也无抑制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
A.过程Ⅰ称为转录,转录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B.与完成过程Ⅱ直接有关的核酸,只有mRNA
C.如果抑癌基因的有义序列为“-TCAGCTAG-”,则能发生如图变化的邻近基因有义序列为“-TCAGCTAG-”
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此时因过程Ⅱ被抑制,而抑癌基因保持沉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  )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为了研究ATP合成过程中能量转换机制,科学家利用提纯的大豆磷脂、某种细菌膜蛋白(Ⅰ)和牛细胞中的ATP合成酶(Ⅱ)构建ATP体外合成体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模拟了在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囊状结构薄膜)和线粒体内膜上合成ATP的能量转换过程.
(2)科学家利用人工体系进行了相关实验,如表.
组别人工体系H+通过Ⅰ的转运H+通过Ⅱ的转运ATP
大豆磷脂构成的囊泡
1+++产生
2+-+不产生
3++-不产生
注:“+”、“-”分别表示人工体系中组分的“有”、“无”
①比较第1组和第2组的结果可知,Ⅰ可以转运H+进入囊泡.进一步研究发现,第1组囊泡内pH比囊泡外低1.8,说明囊泡内的H+浓度囊泡外高于.
②当第1组人工体系加入丙酮后,不再产生ATP,其原因可能是丙酮破坏了囊泡膜,导致囊泡内的H+渗漏.
③比较第1组和第3组的结果可知,伴随H+通过Ⅱ向囊泡外转运的过程,ADP和Pi合成ATP.
(3)上述实验表明,人工体系产生ATP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能→H+电化学势能→ATP中的化学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临汾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曲沃县校级期中)扦插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成活,因为( )

A.芽能发育成茎和叶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

D.芽能供应生根所需的有机营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