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分布大量的 。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

2)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 (结构)

3)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1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入三个玻璃缸中置于无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 ,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 等量的(2mL)鱼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 (无光/有光)处,约2h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____________

【答案】感受器外负内正(肾上腺素)受体突触单向神经-体液调节等量的(2mL) 肾上腺素等量的(2mL)鱼用生理盐水无光乙、丙、甲

【解析】

1)动物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分布大量的感受器。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糖蛋白,即肾上腺素受体,能识别和感知激素。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3)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一定量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等量的肾上腺素,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等量的鱼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无光处,因为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所以预期实验结果为: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乙、丙、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能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富含青蒿素,控制青蒿株高的等位基因有4对,它们对株高的作用相等,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青蒿高为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青蒿高为26cm如果已知亲代青蒿高是10cm和26cm,则F1的表现型及F2中可能有的表现型种类是(

A.12cm、6种 B.18cm、6种

C.12cm、9种 D.18cm、9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1)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该实验_____________(需要 / 不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该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限,酵母菌呈“S”型增长。

(4)另一组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下表)。每隔24小时取样并计数,实验结果略。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上述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列有关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核变为精子头的主要部分

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

高尔基体演变为顶体,内有大量的酶,可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

在睾丸的曲细精管内既能观察到有丝分裂,也能以观察到减数分裂

精子的大小与动物体型大小也有关

精子是在睾丸的曲细精管内形成的

家畜每次排出数以亿计的精子是一种浪费

A.①②③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②③④⑥⑦ D. ①②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光照强度对阴生植物芒萁的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影响。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弱,叶绿素含量越高。

1)叶绿素存在于芒萁细胞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弱光下芒萁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色素含量基本一致的芒萁,光合作用强度却有较大差异,说明_________

3)若要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媒体上有一些所谓的“科学”报道,常用个例或看似存在因果关系的事实作为依据,具有很大迷惑性,科学的态度必须分析其证据是否可靠?因果关系是否符合逻辑?而不是轻易地接受和传播.如为了获取新药疗效的证据,早期常采用简单的对照实验,即让实验组服用新药,对照组不服,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病人病情好转有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起了作用.

(1)为了排除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者采用“单盲实验”法,即给实验组病人服用新药,对照组病人服用“安慰剂”(与真药外形相似但无任何作用),但两组实验对象都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新药还是“安慰剂”.请问安慰剂应该具有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

(2)“单盲实验”的结果可能还会因研究者对实验结果的预期不同而产生偏差.为了使研究者对两组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更加客观,目前采用更严格的“双盲实验”法,即_____________

(3)由于存在病人自愈以及心理因素等影响,最好的做法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对该组实验对象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

(4)有统计显示,每年冰淇淋销量上升的同时,溺水死亡的人数也会增加,据此有人推理得出:吃冰淇淋会带来溺水死亡的风险.对于这样的因果推论,你觉得是否合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Bt毒蛋白基因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分离出来的抗虫基因,因其表达产物Bt毒蛋白具有杀虫效果好、安全、高效等优点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因。请回答下列有关转基因抗虫植物的问题:

(1)要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取Bt毒蛋白基因,可根据Bt毒蛋白基因的部分已知序列,设计特异性①_________,再利用②_________技术扩增出Bt毒蛋白基因。

(2)构建重组质粒时,常用Ti质粒作为载体,是因为Ti质粒上具有③_________,它能把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植株细胞)的 ④_________上。这种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⑤ _________法。

(3)要确定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是否赋予了棉花抗虫特性,在个体水平上还需要做⑥_________ 实验;若要检测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是否产生了相应毒蛋白,在分子水平上可利用⑦_________ 方法进行检测。

(4)目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是社会争论的热点。如有些人认为转基因植物的种植会威胁环境安全;但也有人认为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⑧_________ 的使用,有利于减轻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 下使模板DNA变性(解旋)→55℃ 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 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PCR与小鼠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麦粒色受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l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

A. 2/64 B. 6/64 C. 15/64 D. 20/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