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鱼鳞藻、脆杆藻为真核藻类,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下图1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以便为养鱼户提供恰当的指导。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微囊藻相比较,鱼鳞藻在结构的区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鳞藻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填成分名称)。池水中鱼鳞藻、脆杆藻、微囊藻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左上图分析,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______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研究人员在对水体中藻细胞数量统计时,先将湖水培养液稀释100倍,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三类藻细胞分布如图2所示(图示25个中格),则培养液中微囊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_个/mL。
【答案】 有成形细胞核,细胞质中有复杂细胞器 生产者 竞争 使水体中鱼鱗藻、脆杆藻等藻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饵料 中营养化 8×107
【解析】试题分析:梳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种间关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借助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计数的实验原理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据此结合题意,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依题意可知:鱼鳞藻为真核生物,微囊藻为原核生物。可见,与微囊藻相比较,鱼鳞藻在结构的区别有:有成形细胞核,细胞质中有复杂细胞器。鱼鳞藻、脆杆藻、微囊藻均为自养生物,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都属于生产者,它们之间因争夺阳光等资源而存在竞争关系。
(2) “养水”的目的是使水体中鱼鱗藻、脆杆藻等藻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饵料。已知: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图1显示:在中营养化程度的水体中,鱼鳞藻、脆杆藻的数量明显高于微囊藻;此时,水体中的毒素较少,而鱼类的优良饵料较多,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可见,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在25个中方格中采用五点取样法,取四角和最中间的5个中方格进行计数。依据“计上线不计下线、计左线不计右线”的原则,得出平均每个中方格内有3.2个微囊藻,计数区有25个中方格,每个方格的体积为1mm×1mm×0.1mm=0.1mm3=10-4mL,湖水培养液稀释了100倍,则培养液中微囊藻细胞的密度是3.2×25×100÷10-4=8×107个/mL。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AD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有关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过程表示光反应,它为B过程提供了[H]和ATP
B. 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在其内膜上物质b被利用
C. 在黑暗的环境中,物质c可通过叶片的气孔释放到外界
D. 若用180标记物质b,则不会在C6H1206中出现180标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甲、乙)融合并培育新植株的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过程①需要将植物组织置于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低渗溶液中
B. 过程2要用聚乙二醇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理
C. 过程4、5、6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培养基
D. 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量变异,不具有可育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⑤是该细胞的代谢中心和遗传控制中心
B. ③④⑧的膜结构属于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 花瓣的颜色与②中含有的色素有关
D. 组成①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 Na+和Cl﹣主要分布在细胞外,K+主要在细胞内
B. 细胞主动运输不断地排出Mg2+
C. 维持细胞内外浓度依靠主动运输
D. 各种离子相对浓度的差异说明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6%,Aa的个体占48%,aa的个体占16%。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60%、40% B. 84%、16%
C. 80%、20% D. 36%、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