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甲、图乙所示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中。
(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填编号);图乙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填编号)。
(3)图甲、图乙所示的两细胞均经过有丝分裂过程形成,在形成过程中,表现不同的时期是________期和________期。
(4)在光照充足处,给图甲所示细胞提供含14C的CO2,在结构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
(5)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乙所示细胞,发现其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一上第一次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生物能独立进行一系列生命活动
B.Ebola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生命活动的完成是以细胞为结构基础的
D.多细胞生物必须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高一上第一次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在熊猫和熊猫宝宝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
A.精子和卵细胞 B.胚胎 C.血细胞 D.骨髓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吉林省松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对此进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②→③表示染色单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吉林省松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吉林省松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是唾液腺细胞中唯一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抑制其功能会影响胞吐作用
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均能进行有氧呼吸合成 ATP
C.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 ,如果温度从 100 ℃ 降低到 37 ℃ ,该酶的活性可增强
D.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移动是单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吉林省松原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应将甲液、乙液等体积混合,现用现配。
B. 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C. 脂肪的鉴定中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
D. 苹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月考生物3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属于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