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叙述合理的是( )
A. 可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来脱除病毒
B. 外植体的消毒所需酒精的体积分数是95%
C. 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蔗糖
D. 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湖北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C.2,4-D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D.2,4-D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
C.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同一载体蛋白
D. 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欲获得人工种子,需培养至愈伤组织阶段
B. 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原代培养过程中
C. 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比人的生发层细胞更容易表达出来
D. 脱分化过程主要是有丝分裂,仅有极少量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B.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
C.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细胞和杂种个体
D. “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不能使不能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夫妇能得到自己的孩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幼苗时,下列条件中不需要的是( )
A. 导入指定基因
B. 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
C. 离体状态
D. 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东校区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羊合成并分泌抗体。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技术将导致定向的变异 B.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细胞
C.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能促进抗体的产生 D.可采用人工合成法获得目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宁夏银川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根据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3:1,
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无豌豆素:有豌豆素=13:3。
(1)根据实验________,可判断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一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若欲进一步判定其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基因型共有_____种,其中杂种植株占比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一个基因
B. 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基因的行为决定着染色体的行为
C. 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D. 在DNA分子结构中,与所有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均是二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