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调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体温、糖、水和渗透压以及血压平衡的调节过程,大写字母为结构,小写h为物质,据图回答:
(1)请例举两个不在下丘脑的神经中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腺体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h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区域细胞有什么功能? _____________
A.作为神经中枢 B.内分泌功能 C.感受器功能 D.效应器功能 E.传导神经冲动
(4)某同学打了场篮球,由于大量出汗导致____________,刺激下丘脑中的C区域,引起位于D中枢兴奋。
该同学打完篮球之后,血压恢复常态,此调节过程中,图中②③是__________神经;I、J分别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变化 。
(5)器官G产生的甘油三酯与磷脂、蛋白质等成分一起形成_________ 运往外周细胞进一步利用;同时,器官G也能对代谢产生的乳酸再利用,增加产能以及_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除下丘脑之外的神经中枢任写2个 肾上腺、甲状腺 抗利尿激素 ABCE 血浆渗透压升高 副交感神经 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减缓),血管扩张 VLDL 减少乳酸对血浆酸碱度的影响
【解析】
(1)语言中枢和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2)据图分析,平衡1是体温平衡,所以F表示肾上腺、甲状腺。h是与摄水有关的激素,所以是抗利尿激素。
(3)图中C区域是下丘脑细胞,下丘脑细胞具有作为神经中枢、内分泌功能、感受器功能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故选:ABCE。
(4)大量出汗导致机体失水增多,正常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C区域,引起位于D中枢兴奋。运动后血压恢复常态,图中的②③是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减缓),血管扩张。
(5)G表示肝脏,其产生的甘油三酯与磷脂、蛋白质等成分一起形成VLDL运往外周细胞进一步利用;同时,肝脏也能对代谢产生的乳酸再利用,增加产能以及减少乳酸对血浆酸碱度的影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肝细胞,则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④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产量的95%来自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图表示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模式图,其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编号所代表的的内容: B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2)关于物质C的代谢与转运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过程①④可以维持类囊体中C物质的高浓度梯度
B.通道⑤属于物质G的合成酶
C.C物质浓度梯度的维持有利于暗反应的进行
D.细胞基质中C物质浓度高于类囊体中
叶片器官的突变对水稻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一种水稻叶片黄化突变体,他们在水稻发育的抽穗期(产生穗粒期),分别取100株的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进行实验研究,光合色素、光合效率、叶绿素荧光强度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见下列三表。
表一为一个小时内,每平方叶片吸收二氧化碳量;表二为光合色素含量的系列数值。
(3)突变体的叶色相对野生型而言,颜色显著偏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所致。
(4)突变体虽然叶色偏黄,但光合作用的效率高于野生型,从光合色素的指标来看,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数值较高;从光反应的机制来看,与_________色素主要参与光反应有关。
(5)在突变体净光合效率与野生型净光合速率差异最大的时间段(见表一),若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叶片面积均为1平米的条件下,1个小时之后,突变体比野生型水稻净合成有机物(葡萄糖)多出___________毫克。
叶绿素荧光是指叶绿素反射光现象。以强光照处理叶绿素滤液后测得的荧光强度称为最大荧光强度。
(6)由上述三表的数据及其光合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荧光现象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是___。
A.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未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
B.荧光强度与二氧化碳固定效率呈负相关
C.光强越低,突变体对光能的利用率越强于野生型
D.荧光强度的大小可能与叶绿素种类的比例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两种生物细胞融合技术的示意图,关于该图的有关叙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a过程必须除去细胞膜;b过程需要通过细胞识别
②若X是抗体,则甲、乙细胞是肿瘤细胞和经抗原刺激产生的B淋巴细胞
③若X是苹果梨幼苗,则c过程是细胞分裂、分化
④细胞融合技术的缺点是不能克服远缘不亲和性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犁头鳅为平鳍鳅科犁头鳅属的鱼类,包括犁头鳅和长鳍犁头鳅两个物种。犁头鳅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上游,而长鳍犁头鳅则局限分布于闽江水系(左图)。
研究者对采自长江中上游的犁头鳅和闽江水系的长鳍犁头鳅的细胞色素b(一种蛋白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犁头鳅、长鳍犁头鳅构成一个犁头鳅属鱼类单系,位于系统发育树的顶部位置(右图)。
在冰河期之前,地球大部分陆地被水覆盖,冰河期之后,随着造山运动等地质变化,出现由山脉间隔的不同水系。
(1)犁头鳅与长鳍犁头鳅属于2个物种,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犁头鳅与长鳍犁头鳅细胞色素b分子的基因差异在遗传学上称_____________。
(3)长江流域的犁头鳅在A、B、C三个区域具有比较显著的形态差异,这种差异属于_________多样性。
(4)A区域的全部犁头鳅构成一个________。
(5)犁头鳅属分化形成适应长江和闽江两类水系生态的两个物种,进化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
(6)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犁头鳅演变成长江、闽江水系两个物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阿尔茨海默病(I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某号染色体(排除在1号和19号之外)的基因(t)突变,导致表达的相关酶发生改变,使脑内的一种跨膜蛋白(APP)转变成Aβ40,继而生成淀粉样蛋白(Aβ),从而毒害、损伤神经元,而正常产生的APPα和P3均能营养和修复神经元;1号染色体上存在的突变型早老素基因pS2,会加快脑内淀粉样蛋白的产生速度,如图。19号染色体上的载脂蛋白基因病变会提高ID发病风险。
(1)关于ID病变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
A.合成淀粉样蛋白的底物是APP
B.Υ分泌酶的出现是ID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C.早老素基因pS2使α分泌酶转变成Υ分泌酶
D.ID的发生程度与时间受多种基因影响
(2)某家族的ID致病基因遗传系谱图如图,就主要致病基因而言,该病为______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5号、6号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家族成员5、6号色觉正常,7号还患有红绿色盲。5、6号再生一个孩子,完全不带有ID与红绿色盲基因的几率是________。
19号染色体上的载脂蛋白Apo-B基因座上具有E2、E3、E4三种基因,E2、E3、E4基因之间为共显性;E2基因表达的蛋白具有抑制ID发病的作用,而E3、E4为突变型基因,其表达的产物失去正常功能,提高了发病风险,尤其是E4基因大大提前了发病几率; E2E4的发病时间等同E3E3。已知某地的三种基因频率分别是:E2:24%,E3:63%,E4:13%。
(3)该地区19号染色体的载脂蛋白基因型种类有_____种;表现型______种。
(4)用某种限制酶切E2、E3、E4基因,然后将酶切产物进行凝胶电泳,结果如左图;7号ID患病时间显著高于5号,7号的基因酶切、电泳图如右。
7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其发病较早的基因来自__________号。 6号个体在19号染色体的基因是纯合体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快、范围局限,体液调节持久、范围广泛
B.神经能够影响激素分泌,激素也能够调控神经兴奋性
C.神经递质和激素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来实现信息传递
D.神经递质、激素在完成信息传递后都会被靶细胞灭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为ATP的结构简图,如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 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 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
D. 图1方框部分是RNA结构单位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炭疽杆菌能引起人畜患炭疽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过甲图所示鉴定炭疽杆菌的实验进行确诊.下表是培养炭疽杆菌的某培养基成分,其中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
蛋白胨 | 10g |
牛肉粉 | 3g |
氯化钠 | 5g |
脱纤维羊血 (含多种生长因子) | 50mL |
琼脂 | 15g |
蒸馏水 | 1000mL |
(1)据表分析“某培养基”属于_____。
①固体培养基②液体培养基
③通用培养基④选择培养基
(2)若要从炭疽病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炭疽杆菌,可将患者皮肤脓胞渗出物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刮铲涂匀,该接种方法称为_____.乙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由该接种方法得到的是_____。
(3)制备甲图中的液体培养基时需采取_____方法灭菌,目的是_____.接种可疑菌后,经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
(4)甲图中,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后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高/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
(5)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采取的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