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下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2

2.4

3.6

4.8

光照强度

1 klx

0.1

0.1

0.1

0.1

2 klx

0.27

0.44

0.61

0.78

(1)这3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________。若在密闭环境中培养这些藻类,给予一定量的HO,在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后能在藻类细胞中检测到含18O的物质有________(填字母)。

A. O2   B. CO2   C. 有机物   D. 三碳化合物   E. 五碳化合物

(2)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

(3)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实验后期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现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细胞分布见上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个/L。

(5)另一课题组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密闭环境、不同光照下测得绿藻的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如上表,绿藻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为0.6 umol/h。在一定浓度(CO2浓度在0~9 umol/h)范围内藻类对CO2的转换率(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的CO2与外界CO2浓度的比)为定值。光照强度为2 klx、实际光合量为0.44 umol/h时,藻类对CO2的转换率为________。设外界CO2浓度为7.2 umol/h,则该条件下藻类的实际光合量为________umol/h。

【答案】 绿藻、硅藻 ABCDE 绿藻 蓝藻 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 1×1011 0.85 1.12

【解析】

(1)这3种生物中,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含有叶绿体,绿藻和硅藻都含有叶绿体。H218O中的18O,在光合作用中会进入O2,而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会进入CO2,含有18O的CO2再通过暗反应进入三碳化合物、有机物、五碳化合物,故答案为ABCDE。

(2)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绿藻,它在较大的pH范围内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发生;在pH为8.0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利用CO2能力最强。

(3)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藻类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会改变培养液pH。

(4)从血细胞计数板上的25个中格中取四角和中央的5个中格进行计数,平均每个中格4个藻细胞,则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上每0.1mm3含有4×25=100个藻细胞,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100×10000×1000×100=1×1011个/L。

(5)绿藻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为0.6 umol/h。当光照强度为2 klx、实际光合量为0.44 umol/h(葡萄糖)时,藻类吸收CO2的量为0.44×6-0.6=2.04 umol/h,则此时藻类对CO2的转换率为0.85;设外界CO2浓度为7.2 umol/h,则该条件下藻类的实际光合量为(7.2×0.85+0.6)/6=1.12umol/h(葡萄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遗传学的研究知道,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布;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布。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了如下图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基因型有_____种,基因型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家兔毛色的基因遵循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F2中表现型为灰色的家兔中,纯合子占_________;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杂合子占_________

(3)在F2表现型为黑色的家兔自由交配,其后代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占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五种不同的抗生素(甲、乙、丙、丁、戊),有测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下图-1所示在均匀接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分别于不同位置加入2mg不同的抗生素的实验结果。图-2为细菌的细胞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图-1中可知,__________种抗生素的抗菌效果最好,__________种抗生素的抗菌效果最差。

(2)图-2中4指的是__________(结构),已知丁种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葡萄球菌此结构的形成,由此推测该种抗生素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3)为保证培养基上能均匀地生长出一层金黄色葡萄球菌,将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时采用_____(填“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法。操作过程中,与用于计数的平板接种不同的是:本实验要保证滴加到培养基上的菌液__________,以缩短培养时间。

(4)本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__________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避免__________被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

B. B和C细胞均由A细胞分化而来,其中C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C. 器官移植中发生排斥反应,该过程中起免疫效应的是D细胞

D. 过敏反应可以在首次接触过敏原,通过①或者②过程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和玉米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

A.淀粉B.核酸C.脂肪D.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欧洲麦粉蛾野生型皮肤有色,突变型无色,这种色素是由一种叫做犬尿素的物质形成的,受基因A或a控制,突变型个体缺乏犬尿素。以下是以欧洲麦粉蛾为亲本对其皮肤色素的遗传方式所做的研究:

实验一:野生型麦粉蛾和突变型麦粉蛾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均表现为有色。

实验二:将以上的F1与无色亲本杂交,正义、反交结果如右图:

(1)有人根据实验一的结果做了如下推理:若欧洲麦粉蛾肤色只由一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则亲本野生型麦粉蛾基因型为________,F1基因型为________。F1随机交配,F2应出现________现象,且比例为________

(2)也有人分析实验二,发现正交反交结果却因F1个体的性别不同而不同,推测麦粉蛾肤色由质基因控制,你是否同意该观点?________,理由是____

(3)后经实验证实麦粉蛾肤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子代表现型受母性短暂影响。实验二反交后代有色成虫基因型为________,幼虫有色成虫无色的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获得更好的疗效,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抗体进行改造,制备人鼠嵌合抗体,如图1所示。嵌合抗体具体制备过程如图2所示。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引物对序列表

引物对A

P1 AAGCCGGGCGCGCCCGGAA

P2 TTCGGCCCGCGTTATGCGCG

引物对B

S1 GTCCGCTAGTGGCTGTG

S2 AGCTGGCGTTTAGCCTCG

(1)步骤①构建表达载体时,在目的基因上游插入启动子后,目的基因才有可能表达,据此推测获取目的基因最可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表达载体所具备的结构有________

(2)为了扩增出大量目的基因需要用到PCR技术。常规PCR技术一般包括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退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引物是PCR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某同学设计的两组引物如表1所示,请问哪一组(引物对A、引物对B)设计不合理,并说出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将重组载体通过共转染导入骨髓瘤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培养温度和气体条件为________

(4)相对体外培养骨髓瘤细胞捉取分裂嵌合抗体,从老鼠腹水中抽取得到嵌合单抗的优点是________

(5)若通过上述方法未得到嵌合单抗,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聪明妈妈会用心(锌)”道出了锌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 有关,这说明无机盐对

A.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C.维持细胞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 )

A.叶绿体和高尔基体B.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内质网和核糖体D.线粒体和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