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
试管号 | 试管中的内容物 | 条件 |
1 | 2mL淀粉溶液+2mL清水 | 37℃,5min |
2 |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 37℃,5min |
3 |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 95℃,5min |
4 | 2mL淀粉溶液+2mL稀释的唾液 | 37℃,5min |
5 |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3滴盐酸 | 37℃,5min |
A. l、3、5 B. 2、3、4 C. 2、4、5 D. l、4、5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泛素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对细胞内蛋白质降解起调节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泛素的合成方式称为________,连接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生物体内存在着两类蛋白质降解过程,一种是不需要能量的,比如发生在消化道中的初步降解,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参与;另一种则需要能量,如泛素参与的蛋白质降解过程,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______。
(3)与泛素合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__。泛素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将被特异性地识别并迅速降解,降解过程发生在_________(细胞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上世纪60年代,为了控制泛滥的水生植物和藻类。美国从中国引进了鲤鱼、草鱼、胖头鱼等。近年,这些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的“亚洲鲤鱼”成了当地的水霸王。为了防止“亚洲鲤鱼”侵入五大湖,甚至有计划花费180亿美元修巨型“拦鱼”坝。美国人不吃“亚洲鲤鱼”,捕获的鱼常常扔入垃圾桶。
分析“亚洲鲤鱼”在美国成为环境灾害及治理困难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了膜流
B.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 膜流的方向只能是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D. 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将涂片用8%的盐酸处理后就可直接用染色剂染色
B. 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C. 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
D.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时期
B. 细胞衰老时所有酶活性都下降
C. 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D. 细胞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________条。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 ℃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在相同时间取样计数,连续7天;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指出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培养后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第7次 | 第8次 |
0 h | 24 h | 48 h | 72 h | 96 h | 120 h | 144 h | 168 h | |
15 | 1.2 | 3.0 | 3.8 | 4.6 | 4.0 | 3.2 | 2.8 | 2.5 |
20 | 1.2 | 5.0 | 5.3 | 4.2 | 2.1 | 1.2 | 0.8 | 0.6 |
25 | 1.2 | 5.2 | 5.6 | 4.6 | 2.9 | 1.0 | 0.6 | 0.2 |
30 | 1.2 | 4.9 | 5.5 | 4.8 | 2.2 | 1.3 | 0.7 | 0.5 |
35 | 1.2 | 1.5 | 1.8 | 2.0 | 2.2 | 1.3 | 0.8 | 0.6 |
①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
②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
③图中96 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麦的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其显隐性关系的是
A. 抗锈病×抗锈病→抗锈病
B. 不抗锈病×不抗锈病→不抗锈病
C. 抗锈病×抗锈病→3抗锈病:1不抗锈病
D. 抗锈病×不抗锈病→1抗锈病:1不抗锈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