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为获得青蒿素高产植株,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已知黄花蒿茎的形状有圆柱形和菱形,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茎的颜色有青色、红色和紫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C、c控制;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表明,相同种植条件下,黄花蒿单株干重圆柱形高于菱形;青蒿素的含量(mg/kg干重)紫色植株高于红色植株、红色植株高于青色植株.请回答:
(1)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归纳总结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为杂交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2)若将一青杆植株和一红杆植株杂交,F1全为青杆,F1自交,F2中青杆124株,红杆31株,紫杆10株,则理论上亲本青杆和红杆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BBcc或bbCC,bbCC或BBcc,F2青杆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rac{1}{6}$.
(3)若上述F2各种颜色的茎中均有圆柱形茎和菱形茎植株,则单株青蒿素产量最高的植株的表现型是圆柱形紫杆(或紫杆圆柱形).为了确定F2中该表现型的植株是否能稳定遗传,最简单的方法是让F2圆柱形紫杆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菱形茎.

分析 1、分析题文:F2中青杆124株,红杆31株,紫杆10株,即青杆:红杆:紫杆=12:3:1,这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F1的基因型为BbCc,B和C基因同时存在或只存在B基因(或只存在C基因)时表现为青杆,只存在C基因(或只存在B基因)时表现为红杆,bbcc表现为紫杆.
2、根据题干信息“相同种植条件下,黄花蒿单株干重圆柱形高于菱形;青蒿素的含量(mg/kg干重)紫色植株高于红色植株、红色植株高于青色植株”答题.

解答 解:(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若将一青杆植株和一红杆植株杂交,F1全为青杆,F1自交,F2中青杆124株,红杆31株,紫杆10株,即青杆:红杆:紫杆=12:3:1,这是“9:3:3:1”的变式,这说明F1的基因型为BbCc,B和C基因同时存在或只存在B基因(或只存在C基因)时表现为青杆,只存在C基因(或只存在B基因)时表现为红杆,bbcc表现为紫杆.因此,亲本青杆和红杆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BBcc/bbCC、bbCC/BBcc.F1的基因型为BbCc,F1自交,F2青杆植株( $\frac{1}{16}$BBCC、$\frac{2}{16}$BBCc、$\frac{2}{16}$BbCC、$\frac{4}{16}$BbCc、$\frac{1}{16}$BBcc、$\frac{2}{16}$Bbcc或$\frac{1}{16}$BBCC、$\frac{2}{16}$BBCc、$\frac{2}{16}$BbCC、$\frac{4}{16}$BbCc、$\frac{1}{16}$bbCC、$\frac{2}{16}$bbCc)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 $\frac{1}{16}$BBCC、$\frac{1}{16}$BBcc或$\frac{1}{16}$BBCC、$\frac{1}{16}$bbCC)占 $\frac{1}{6}$.
(3)根据题干信息“相同种植条件下,黄花蒿单株干重圆柱形高于菱形;青蒿素的含量(mg/kg干重)紫色植株高于红色植株、红色植株高于青色植株”可知,单株青蒿素产量最高的植株表现型是圆柱形紫杆/紫杆圆柱形.为了确定F2该表现型的植株中是否存在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法,即让F2中所有圆柱形紫杆植株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菱形茎.
故答案为:
(1)假说-演绎
(2)BBcc/bbCC(或bbCC/BBcc)     $\frac{1}{6}$
(3)圆柱形紫杆(或紫杆圆柱形)    让F2圆柱形紫杆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菱形茎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子代的情况推断子一代和亲本的基因型,同时能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用Dd、Ii、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图所示.

(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3:1或9:7(1:3或7:9).
(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基因(R与r)的数量有关.对R与r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存在差异,如图所示.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4个(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其直接原因是在r的mRNA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3)基因型为iiDdRr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iiDdr的一部分细胞,其发育形成的花呈白色,该变异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或缺失的结果.基因型为iiDdr的突变体自交所形成的部分受精卵不能发育,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发育成完整个体的部分基因.
(4)今有已知基因组成的纯种正常植株若干,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一个最简便的杂交实验,以确定ii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结果预测:I若子代中红:粉红为3:1,则其为突变体①;II若子代中红:粉红为5:1,则其为突变体②;Ⅲ若子代中红:粉红为1:1,则其为突变体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对幼苗进行病毒感染,去掉所有不抗病个体,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有芒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frac{1}{2}$B.$\frac{1}{4}$C.$\frac{5}{18}$D.$\frac{1}{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科学家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还有一种是号称“不醉猕猴”,原因是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判断的理由是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基因b由基因B突变形成,基因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若对猕猴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22条染色体.
(3)“红脸猕猴”的基因型有4种;一对“红脸猕猴”所生的子代中,有表现为“不醉猕猴”和“白脸猕猴”,若再生一个“不醉猕猴”雄性个体的概率是$\frac{3}{32}$.
(4)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
①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并产生多只后代.
②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Ⅱ.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接近于1:1,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Ⅲ.若子代全为“不醉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紫花和白花,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
(1)若F2全部高茎植株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为8:1.
(2)根据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说明这两对性状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在F2中高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8种.
(3)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为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矮茎白花=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系谱图,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属于隐性遗传病
B.A和a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男性体细胞中,与该遗传病有关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D.3号和4号又生一个男孩,该男孩正常的概率为$\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代谢引起的疾病.白化病患者皮肤缺乏黑色素;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的苯丙酮酸大量从尿液中排出.下面甲图表示苯丙氨酸在人体的代谢,乙图为某家系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图谱,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分析甲图可以得知,在基因水平上,白化病患者是由于体内缺乏基因3所致,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体内缺乏基因2所致.(提示:酪氨酸为非必需氨基酸)
(2)分析图甲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3)分析图乙可知,苯丙酮尿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4)图乙中Ⅱ5、Ⅱ8的基因型分别为RR或Rr、Rr.
(5)图乙中Ⅲ9是纯合子的概率是0,图乙中Ⅲ10是患病女孩的概率是,$\frac{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现有一对青年男女(下图中Ⅲ-2与Ⅲ-4),在登记结婚前进行遗传咨询.经了解,双方家庭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甲遗传病相关基因为A、a,乙遗传病相关基因为B、b.

(1)从上述系谱图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若Ⅲ-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继续分析下列问题.
①I-1的基因型为AaXbY,Ⅲ-5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②受传统观念影响,Ⅲ-2和Ⅲ-4婚后想生男孩,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frac{5}{24}$.
③Ⅲ-3和Ⅲ-4同卵双胞胎的双胞胎,则他们的基因型相同.
(3)经查证,甲病是由于体内某种氨基酸因酶缺乏而不能转化成另一种氨基酸所引起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4)若Ⅱ7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异常生殖细胞的来源是父方或母方(父方/母方/父方或母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1含有d基因,Ⅱ-2的基因型为AaXDY,Ⅱ-3与Ⅱ-4的后代男孩均患病、女孩均正常,在不考虑将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
(1)Ⅱ-2的D基因来自双亲中的Ⅰ-2.Ⅱ-2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产生2种基因型的配子.
(2)Ⅱ-3的基因型为AAXdXd,Ⅱ-4的基因型为aaXDY.
(3)Ⅲ-1与Ⅲ-2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frac{5}{8}$.Ⅲ-3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育患该病孩子的概率高于(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群体发病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