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研究腺垂体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健康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
A组:每只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
B组:每只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浓度,并记录。
③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使促甲状腺激素失去活性;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
请回答:
(1)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请在坐标系中绘出甲状腺激素浓度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的变化曲线)
(3)分析与讨论
①用甲状腺激素浓度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小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C组作为对照组,C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毎空2分)
(1)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影响
(2)
(说明: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的变化要滞后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否则错误;②注射物失效时间后,4条曲线都需要向正常水平靠近(可以不到正常水平),否则错误。)
(3)①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②甲状腺激素增多会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导致其浓度下降;反之则上升至正常
③每只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生理盐水
解析试题分析:(1)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促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因变量测的是小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浓度,故应是探究促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影响。促甲状腺激素抑制剂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结合使促甲状腺激素失去活性,故甲组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多余乙组的,而甲组因为甲状腺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甲组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较乙组少,因为乙组的甲状腺激素少,反馈调节会使促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乙组,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在体内会高于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的变化要滞后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否则错误;注射物失效时间后,4条曲线都需要向正常水平靠近(可以不到正常水平),否则错误答案如图。
(3)①用甲状腺激素浓度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②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小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增多会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导致其浓度下降;反之则上升至正常。
③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每只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生理盐水的C组作为对照组。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应用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一个红绿色盲家系,正常基因用B表示,患病基因用b表示。
(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上,人群中该病患者的性别以 居多。
(2)I的基因型为 ,Ⅱ的基因型为 。6号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
(3)3和4再生一个女孩患色盲的概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洋葱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作答:
(1)若该细胞为洋葱的根尖伸长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如果该细胞是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则紫色色素存在于[ ]________。
(3)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与根冠细胞相比,明显较多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
(4)该细胞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结构_____(填序号)中;该细胞中的主要多糖有______________。
(5)能合成磷脂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从②上提取了某种物质,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物质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肾上腺素和普萘洛尔都可以影响心脏的活动,普萘洛尔是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药物。下表为探究普萘洛尔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耗氧量影响人实验结果,“+”表示注射液中加入相应的物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组别 | 注射药剂种类 | 20只小鼠10分钟 耗氧量(×103mL) | |
普萘洛尔 | 肾上腺素 | ||
A | | | 2.0 |
B | + | | 1.7 |
C | | + | 2.5 |
D | + | + | 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一学生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 :条形叶=13 :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
观点三: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a、Bb、Dd来表示相关基因):
(1)以上观点中明显错误的是 。
(2)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遵循的遗传定律有 。
(3)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即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是 ,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4)就现有材料来验证观点二时,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 ,如果后代出现圆形叶:条形叶= ,则观点二有可能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固定化酶技术运用工业化生产前,需要获得酶的有关参数。如图:曲线①表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是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酶的热稳定性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普通酶制剂相比,固定化酶在生产中的优点是 。
(2)曲线②中,35℃和80℃的数据点是在 ℃时测得的。通过本实验,你对酶的最适温度的认识是 。该种酶固定化后运用于生产,最佳温度范围是 。
(3)研究发现有甲、乙两种物质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效率,该酶催化的底物浓度变化会改变甲物质对酶的影响,而不会改变乙物质对酶的影响。下图是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机制模型,符合甲、乙物质对酶影响的模型分别是 、 。
(4)在酶的活性不受抑制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画出加入甲物质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耳鲍( H.asinina)是中国传统海产品。科研人员发现,在耳鲍卵子的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的两次成熟分裂第一次在卵巢中开始,停留于中期.受精后继续进行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不久放出第二极体。利用细胞松弛素B(简称CB)处理二倍体耳鲍(2N=32)的受精卵形成过程,可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从而培育出生长快、个体大、肉质好的三倍体耳鲍。下表是利用不同浓度的CB处理二倍体耳鲍的受精过程后获得的有关数据.请分析回答:
(1)为诱导产生更多的卵子,可向已怀卵雌耳鲍体内注射 ,促进耳鲍卵的成熟和排放,然后,冲取卵子直接与 在体外受精。
(2)刺激耳鲍卵母细胞继续分裂的过程发生在 时期.耳鲍第一极体中核DNA分子数为_____个。
(3)三倍体耳鲍的获得,遵循的遗传学原理是 ,该种耳鲍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和种类彼此间往往存在较大的羞异,原因是 .
(4)由表中数据可知,CB浓度与胚胎畸形率间的关系是 .
(5)当CB浓度为 mg·L-1时,第二极体的释放率最低。用CB处理相同数量的二倍体耳鲍受精过程以获得能正常发育的三倍体耳鲍幼体时,最适宜的CB浓度是 mg·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观赏鱼的尾鳝分为单尾鳍、双尾鳍两种类型。单尾鳍鱼观赏性差,双尾鳍鱼尾鳍宽大漂亮,观赏性强。研究表明,尾鳍类型受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D、d)控制,雌性个体均为单尾鳍,雄性个体有单尾鳍、双尾鳍。用不同类型的此观赏鱼做了两组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以下问 题:
(1)由实验可知,控制双尾鳍性状的基因为(显/隐)性基因。此观赏鱼中,基因型为 的个体只在雄性中表达出相应性状。
(2)实验①中亲代雌性个体基因型为 ,子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
(3)若用实验②中子代单尾鳍雌性个体与双尾鳍雄性个体杂交,所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有关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乙和丙是某同学为显示出图甲中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等特点而绘制的示意图,图乙是否正确?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图丙是否正确?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A、B两个细胞分别对应于图丁的时期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B细胞若进入图丁的e期,这一时期叫做________,此时,细胞内活动加强的细胞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4)该植物细胞(2N=6)处于丁图的d期染色体数和DNA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
(5)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方式增殖,该过程细胞中的DNA________(要\不要)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