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酶和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育技术称为____________。该技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2)假设甲与乙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处杂交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答案】(1)纤维素酶 果胶酶 原生质体 愈伤 再分化(或分化) 植物体细胞杂交 克服生殖隔离(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 前者减数分裂联会紊乱,后者联会正常
(3)胚状体(丛芽等)
【解析】(1)该新型药用植物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才能进行体细胞杂交。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首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的细胞壁,然后用PEG化学诱导剂(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等)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整合。然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杂种植株,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是: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植物体,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如果植物甲、乙是两个物种,二者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原因是甲、乙有性杂交所产生的后代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也就是存在着生殖隔离。但植物甲、乙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产生的后代却是可育的,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能完成正常的联会,产生正常的配子。由于甲、乙都是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后代是异源多倍体(四倍体)。
(3)人工种子生产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等因素限制,而且可以避免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等优点,因此,植物细胞工程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制备人工种子,用到的核心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食物链“A→B→C”中,能量流动逐级减少,其原因不包括
A. 总有一部分A和B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利用
B. B、C摄入的能量总有一部分随粪便被排出
C. A、B、和C生命活动的维持总要消耗一部分能量
D. 照射到A上的太阳能不能全部被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光照不足时,暗反应所需要的ATP可由呼吸作用提供
C.ATP中两个高能磷酸键可同时水解可释放大量的能量 ,以供生命活动所需
D.酒精发酵利用了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的呼吸类型,整个过程中都有ATP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届广西来宾高级中学高三5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分别形成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在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交错分布,薇甘菊覆盖度在10%~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类群,其覆盖度大于80%。下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
线虫 | 蜱螨目 | 弹尾目 | 其他昆虫或小动物 | 个体总数 | 类群数 | |
薇甘菊入侵区 | 1 890 | 226 | 123 | 48 | 2 287 | 15 |
群落交错区 | 1 198 | 132 | 99 | 114 | 1 543 | 15 |
本土植物区 | 1 084 | 120 | 143 | 49 | 1 376 | 14 |
数量总计 | 4 172 | 478 | 365 | 211 | 5 206 | 44 |
(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______。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_______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个体数量变化影响较大。对土壤中线虫等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釆用______的方法,进行釆集、调查。
(2)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薇甘菊属于________, 土壤中的小动物属于____________。
(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的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某滨海区因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土壤退化并形成碱斑地,自然植被仅有碱蓬、碱蒿等少数几种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碱斑地全部碱蓬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盐碱度的差异使碱蓬、碱韭等分布在不同的地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结构。
(2)人们对碱斑地封育、种草期间,引人的虎尾草数量没有呈指数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虎尾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随着恢复改造的进行,沿岸水域出现了底栖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等,它们之间主要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
(4)滨海区中的生物群落和______________ 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恢复后的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大大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
B. 两个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D. 两个实验的关键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然后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髙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35S标记组:培养时间过长,沉淀物放射性增高
B.32P标记组:搅拌不够充分,上清液放射性增高
C.35S标记组:培养时间越长,含35S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高
D.32P标记组:培养时间越长,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30%、60%、10%。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 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 B.4:4:1 C.1:2:0 D.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