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因为环境温度的骤降,某育种工作者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F1全为高茎;但是其中有一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中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与此F1植株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F1植株的基因型是DDdd
B.该F1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有3种,比例为1:2:1
C.该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5种,其比例为1:8:18:8:1
D.用秋水仙素也可诱导该植株的形成

分析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F2出现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但实际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思维遇到了瓶颈,但是我们可以观察选项,根据选项的提示解决问题,例如A选项,说“该F1植株的基因型是DDdd”,也就是如果该F1植株的基因型是DDdd,则题目中的现象“其中有一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中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就成立了.
2、分析DDdd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四倍体DDdd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配子中的基因只有体细胞一半的,同时4个等位基因间的分离是随机的,进入同一个配子的是4个等位基因中的任意2个,可以这样分析:基因用数字进行表示D(1)D(2)d(3)d(4)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情况有:①12(DD)、34(dd);②13(Dd)、24(Dd);③14(Dd)、23(Dd);④23(Dd)、14(Dd);⑤24(Dd)、13(Dd);⑥34(dd)、12(DD).
所以基因型为DDdd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
3、解释题干的现象:
因为DDdd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所以F1植株自交后矮茎植株的概率是$\frac{1}{6}$(dd)×$\frac{1}{6}$(dd)=$\frac{1}{36}$dddd,很好的解释了题干.

解答 解:A、根据分析,该F1植株的基因型是DDdd,A正确;
B、F1植株DDdd产生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B错误;
C、该F1植株DDdd自交,后代中DDDD=$\frac{1}{6}$×$\frac{1}{6}$=$\frac{1}{36}$,DDDd=$\frac{1}{6}$×$\frac{4}{6}$+$\frac{4}{6}$×$\frac{1}{6}$=$\frac{8}{36}$,DDdd=$\frac{1}{6}$×$\frac{1}{6}$+$\frac{1}{6}$×$\frac{1}{6}$+$\frac{4}{6}$×$\frac{4}{6}$=$\frac{18}{36}$,Dddd=$\frac{1}{6}$×$\frac{4}{6}$+$\frac{4}{6}$×$\frac{1}{6}$=$\frac{8}{36}$,dddd=$\frac{1}{6}$×$\frac{1}{6}$=$\frac{1}{36}$,所以产生的F2基因型有5种,其比例为DDDD:DDDd:DDdd:Dddd:dddd=1:8:18:8:1,C正确;
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用秋水仙素也可诱导该植株的形成,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遗传概率的计算,关键是理解DDdd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分离比,可以借助于画简图等形式,再根据减数分裂的规律(同源染色体分离)来确定DDdd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分离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组成元素都为C,H,O,N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
D.过酸、过碱、高温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1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2表示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如果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首先要通过⑤(填序号)免疫过程使靶细胞裂解,再通过⑥(填序号)免疫病毒消灭.
(2)图1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b、c、d、e、g(填字母),HIV主要侵入图1中的细胞b(填字母).
(3)图2中,再次注射抗原a时,抗体a的浓度更高,主要与图1中的细胞g(填字母)有关,注射疫苗一般要注射多次,其目的是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或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杨的半分解叶最为喜好.
(2)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3)用样方法调查盖森林中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图示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结果是8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如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海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变化曲线图,其中工厂会向河流排放含有机物的污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该河流生态系统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各组份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
(2)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水平结构结构,其中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工厂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3)根据图2推测,A处在1〜2月份无机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浮游植物大量消耗了无机盐,12月份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光照.
(4)当工业、生活污水过度流入河流会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调查表明,近年来高山冰川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加速了碳循环中的化石燃料的燃烧环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间隙液中的物质全部来自于血浆
B.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C.人体缺碘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D.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B.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C.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
D.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教育质量监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学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

A.迁入、迁出能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基因型为Aa的豌豆,自交后代中AA个体所占比例增大,种群发生了进化

C.原本肥沃的农田被废弃后杂草丛生,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D.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等于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则该自然生态系统处于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