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肌肉做功,恢复原状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
B. 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均来自细胞中的 ATP
C. 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
D.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为吸能反应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打人对某一湖泊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NP =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GP | NP | R | |
① | 15.91 | 2.81 | 13.10 |
② | 871.27 | 369.69 | 501.58 |
③ | 0.88 | 0.34 | 0.54 |
④ | 141.20 | 62.07 | 79.13 |
⑤ | 211.85 | 19.26 | 192.59 |
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
B. 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C. 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D. 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该营养级的粪便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都能产生丙酮酸
B. 都有能量释放,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
C. 都能发生有机物的分解
D. 都能产生CO2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在女性的淋巴细胞中含有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
②人、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及根瘤菌中构成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分别有8、4、4、8种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同一个人的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DNA碱基排序不同
A. 全部都错 B. 有一项正确 C. 有两项正确 D. 有三项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脂分子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B. 大肠杆菌的线粒体内含有少量的DNA
C. 脂肪是动物和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D. 细胞中一般都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排水晒田。稻谷收获之后,有的农民焚烧稻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农民拔草、治虫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 水稻的分蘖、成熟等过程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
C. 晒田能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利于水稻根系生长
D. 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激素经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
B. 人体分泌的激素中性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均不含碘,只有甲状腺激素含碘
C. 生长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的作用
D. 婴幼儿时期缺碘会引发呆小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列出的材料供任意选用,实验用具充足.且试剂浓度适宜,回答有关问题。
各溶液均新配制:淀粉酶溶液、肝脏研磨液、FeCl3溶液、淀粉溶液、蔗糖溶液、过氧化氢溶液、HCl、NaOH、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
(1)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所供材料,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实验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3)研究淀粉酶的专一性,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_____________(试剂)检测是否出现相应的颜色变化从而来获取实验结果。为了较长时间保存唾液淀粉酶,应选用温度为 _________(选填:“4℃”、“37℃”、“60℃”),pH为 ________(选填:“1.5”、“6.5”、“10.5”)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遗传与人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晚婚晚育是优生措施之一
B. 多基因遗传病容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区分
C.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可确定家族性心肌病的遗传方式
D. 为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的做法属于选择放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