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制作泡菜的实验原理:
(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
(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2、腐乳制作的流程中应控制的条件、材料的用量以及如何防止杂菌污染:
(1)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2)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若酒的含量过低,则不能抑制杂菌污染.
(4)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解答 解:(1)泡菜的选材:蔬菜应该新鲜,若放置时间过长,则蔬菜中的硝酸盐易被还原为亚硝酸盐;
(2)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3)腐乳制作流程的正确顺序为:②让腐乳长出毛霉→④加盐腌制→①加卤汤装瓶→③密封腌制.
其中存在两处错误:将第①步中10%左右的酒精改正为12%左右的酒精;第④步中逐层减盐应该改正为逐层加盐.
故答案为:
(1)亚硝酸盐
(2)否
(3)②④①③
①12%
④加盐
点评 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和泡菜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腐乳制作和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腐乳制作和泡菜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推荐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内细胞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B.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神经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 B. | 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 ||
C. | 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 D. |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马上密闭,保持30~40℃ | B. | 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 | ||
C. | 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 D. | 马上密闭,保持60℃以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 |
B. | 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也可以为负值 | |
C. | 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 |
D. |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物像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 B. | 物像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 ||
C. | 物像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 D. | 物像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具有生殖功能 | |
B. | 该细胞的核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该动物体细胞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 | |
C. | 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
D. | 通过该细胞的染色体行为和细胞的形态可以判断此二倍体动物为雌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