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该细胞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可直接进行受精作用 | |
B. | 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 |
C. | 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一对同源染色体 | |
D. | 正常情况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已分离,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分裂后产生精细胞,变形后成为精子.
解答 解:A、该细胞分裂结束,得到的是精细胞,需经过变形后形成精子,才可进行受精作用,A错误;
B、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是复制关系,但图中却为B和b,说明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B错误;
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1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在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消失,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已经分离,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则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 | |
B. | 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 | |
C. | 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蛋白复合物 | |
D. | 由此推断抗原未能释放是部分癌变细胞逃过免疫系统监视的唯一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上升、上升 | B. | 下降、下降 | C. | 上升、下降 | D. | 下降、上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胰岛素能通过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来升高血糖浓度 | |
B. | 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 |
C. |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互为拮抗关系的两种激素 | |
D. |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口服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
B. | 侵染所需的原料、ATP、酶、模板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 |
C. | 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分别标记两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 |
D. | 连续培养噬菌体n代,则子代中含有母链的DNA占子代DNA总数的比例为$\frac{1}{{2}^{n}-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frac{1}{6}$ | |
B. | 若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的正常配子中染色体数为2条 | |
C. | 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D. |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两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 |
B. | 在扦插时,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 | |
C. | 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 | |
D. | 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和N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N | |
B. | 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群落 | |
C. | 如果N内的温度比M内的低,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 |
D. | 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延边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右图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
数量应记为__________株。
(2)用样方法对该植物和本地原有四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结果如下表(单位:株/m2)。请在相应的坐标图中绘出该
引入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在曲线上用字母标注引入植物)。
(3)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 。
(4)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
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
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
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量、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
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____________;
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量 。
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