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 |
B. | 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 |
C. | 搅拌不充分,沉淀物中可能含有放射性 | |
D. | 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 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不是DNA(DNA中不含S元素),A错误;
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搅拌后与细菌分开,离心后分别在上清液中,所以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B正确;
C、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该过程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若搅拌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C正确;
D、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所以噬菌体繁殖利用的原料是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模板来自噬菌体,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中;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明确图示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竞争、竞争 | B. | 捕食、寄生 | C. | 寄生、竞争 | D. | 捕食、互利共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 | 观察对象 | 染色剂 | 实验结果 |
① |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 苏丹Ⅲ |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
②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 吡罗红 甲基绿 |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
③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 健那绿 |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④ | B. | ①② | C. | ②③ | D. | 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生长素处理1周后水培风信子根生长变化情况 | ||
IAA/mg•L-1 | 根长/cm | 负向光倾斜角度/℃ |
10-3 | 4.2 | 35.1 |
10-4 | 8.5 | 20.5 |
10-5 | 9.1 | 15.2 |
清水 | 7.6 | 2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检验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均匀,最后滴加重铬酸钾溶液3滴 | |
B. |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用于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出的这种菌是否可以分解尿素我们可以向此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指示剂 | |
C. | 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和灭菌,消毒的强度比较弱,只能杀死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的强度比较大,可以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 |
D. | 在进行果酒制作的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同时控制氧气的进入,而在进行果醋制作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35℃同时一直保持通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 |
B. | 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 | |
C. | 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 |
D. | 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该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③①②⑥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