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中DNA解旋主要发生在BC(AC也可)段.
(2)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在AD段.
(3)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该细胞主要在CD段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BC和CD(BD也可)段.

分析 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实线甲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

解答 解:(1)细胞中DNA解旋主要发生在DNA分子复制时,所以发生在BC段.
(2)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在AD段.
(3)EF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即CD段.导致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可发生在间期DNA分子复制时,即BC段;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即CD段.
故答案为:
(1)BC(AC也可) 
(2)AD 
(3)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4)CD BC和CD(BD也可)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分析各小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组织液生成增加,大量的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肾炎,肾小球通透性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所选双亲必须是纯合子
B.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就应丢弃
C.多倍体育种时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D.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结构蛋白.其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
B.R基上的氨基有15个
C.该肽链水解时,水中氢的去向是形成羧基
D.在合成该物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22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以下两个家系都有相关患者,系谱图如图(已知I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9与Ⅱ10生育一个患甲病的男孩概率为$\frac{1}{9}$
C.10的基因型有6种可能
D.确定乙病遗传方式应采用的方法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全能性最低的是(  )
A.卵细胞B.植物花粉C.叶肉细胞D.神经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则其基因型频率也不变
B.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远多于女性,故男性的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
C.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不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J型增长的种群,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表示用某种农作物(2N=14)品种①和②两个品系培育出品种⑥的可能方法,请据图回答:
(1)过程Ⅱ应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2)品种④是通过Ⅲ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是一种单倍体植株幼苗,过程Ⅵ中,秋水仙素抑制了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最终使得品种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28条.
(3)由品种①、②培育品种⑥的途径中,最常用但速度较慢的途径是Ⅰ→Ⅴ(用过程Ⅰ~Ⅵ及“→”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西省等四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实现了中国自然科学诺奖零的突破,其率领的科研团队提取出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疟疾的疟原虫属于 生物(真核或原核),在青蒿素被提取之前,奎宁广泛被用来治疗疟疾,治疗机理是奎宁可以和疟原虫DNA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直接抑制 ,导致疟原虫生命活动出现异常。

(2)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摄取方式主要是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与该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是

(3)氨基酸是组成疟原虫的营养物质,其在细胞中形成各种蛋白质。氨基酸进入疟原虫的方式是 ,在疟原虫体内以 方式形成蛋白质,疟原虫DNA与蛋白质的关系是

(4)屠呦呦分享诺贝尔奖的另外两位科学家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从根本上降低了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其中淋巴丝虫侵入人体后形成蜂巢状组织造成淋巴管堵塞,从而导致机体出现的症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