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基因突变按其发生的细胞类型,可分为体细胞突变(a)和生殖细胞突变(b)两种.正确的是(  )
①a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不会传递给后代 
②b发生在减数分裂间期,容易传递给后代
③a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植物体内的该变异比动物体容易传递给后代
④a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都容易传递给后代.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分析 解题的切入点是基因突变的实质和发生时间.基因突变有些是发生在体细胞中,有些是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但是不论发生在什么部位,基因突变都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复制时发生的差错;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解答 解: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植物体内的该变异比动物体容易传递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容易传递给后代.②③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基因突变的时期、基因突变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关系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为人体内环境部分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构成人体内环境
B.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为①③
C.②③④中细胞种类和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
D.人体细胞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图表示细胞中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请据图回答:

(1)A、B、C都含有的元素是C、H、O
(2)A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与E的多样性有关.
(3)B由于含氮碱基的不同分为4种,DNA是遗传物质,是因为它贮存有大量的遗传信息.
(4)在动物体内,当C较多时可用于合成[G]糖原以储存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技术或方法与原理相符的是( )

A.人参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全能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制备单克隆抗体﹣﹣细胞增殖

C.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壁﹣﹣酶的高效性

D.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此食物网中共有10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猫头鹰.可以占有两个及以上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虫鸟、蟾蜍、蛇、猫头鹰.
(2)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可以占有四个不同营养级,如果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1kg,则至少需要草25kg.猫头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最根本的联系是食物联系.
(3)由于捕猎的原因,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将会增多.
(4)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草,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成分以外,还必须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甲、乙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⑩表示细胞的各结构,D表示某种物质;丙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a、b、c、d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A、B、C表示细胞膜的成分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里填序号或字母,在横线上填相应的文字)

(1)甲、乙两种细胞表示动物细胞的是甲,判断依据是甲中不含有大液泡、叶绿体、细胞壁.
(2)大肠杆菌和甲、乙共有的细胞器是[⑤]核糖体.如果乙图为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则其不应该具有的细胞器是⑩(填序号).
(3)若图甲中D表示某种分泌蛋白质,则与其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①⑥⑨(填序号);由此体现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连续性.将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甲细胞中进行追踪实验研究,可以发现该亮氨酸按照⑤→⑥→⑨→⑦(用序号和箭头表示)顺序出现.
(4)若图丙表示正常人的细胞膜,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B]磷脂双分子层;判断该细胞膜内外侧的依据是图中[C]糖蛋白,其与细胞间信息的识别有关.Ca2+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图中a~d可以代表Ca2+离子进入细胞方式的是a,若用某种化学药品处理此细胞,发现细胞吸收Ca2+离子数量明显减少,但对其他物质吸收没有影响,说明受化学药品影响的是细胞膜上转运Ca2+的载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肾上腺素是临床上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研究其合适的使用方法一直是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如表为来自某医院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并回答:
病例(人)年龄范围(岁)给药方法使用剂量给药次数不良反应(如血压过高)死亡(人)
3115-68静脉注射常规剂量1次5
3614-72静脉注射稀释剂量2-3次0
(1)过敏性休克是特异性(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依据表中数据显示,为增加抢救该病有效性,在对患者用药时应注意采取使用稀释剂量,增加给药次数措施.
(2)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主要与胰高血糖素协同升高血糖,与甲状腺激素协同升高体温,从而共同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
(3)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的肾上腺素,可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实现(负)反馈调节.
(4)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在强光照条件下可以消耗一定量的O2并产生CO2,这称为植物细胞的“光呼吸”.实验小组将某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恒温玻璃小室中,实验从黑暗环境开始,每隔60min依次增强光照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室内CO2浓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在光反应阶段会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2)该实验中,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如图曲线中的a~b段,温室内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太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3)如图曲线中的b~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是增加.曲线中的c~d段,该植物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