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图中①代表C3H4O3 (丙酮酸),②代表H2O(水),③分代表CO2(二氧化碳),④、⑤代表少量能量,⑥代表大量能量.
解答 解:(1)根据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以判断,图中3所代表二氧化碳.丙酮酸在第一阶段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而第二阶段分解,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2)【H】产生最多的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3)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即⑥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多.
(4)与O2结合生成水的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5)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6H2O﹢6O2 $\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6)人体肌细胞内C6H12O6在有氧和缺氧条件下氧化分解,大部分能量的去向均是以热能形式散失.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2)二
(3)⑥
(4)线粒体内膜.
(5)C6H12O6﹢6H2O﹢6O2 $\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6)以热能形式散失、以热能形式散失.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识记各阶段发生的场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填充.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培养时间(小时) | |||
24 | 48 | 72 | ||
对照组 | 100 | 100 | 100 | |
给药组ug、mL | 0.5 | 78 | 62 | 48 |
1.0 | 68 | 36 | 21 | |
1.5 | 48 | 12 | 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缩短肓种年限 | B. | 能排除显隐性干扰,提高效率 | ||
C. | 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或幼苗 | D. | 对F1的花药要进行离体培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 |
B. | 膜两侧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 |
C. | 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 |
D. | 组成膜的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R-loop结构与正常DNA片段比较,存在的碱基配对情况有所不同 | |
B. | R-loop结构中,每条链内相邻核苷酸之间以氢键相连 | |
C. | R-loop结构的形成导致相关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量下降 | |
D. | 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2)A的名称是 .
(3)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和[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将结核杆菌释放到体液中,通过与 特异性结合而被灭活,最后由 清除.
(4)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其特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